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2年12月06日08:27|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摘要:靠投資、靠上項目拉動經濟增長,隻能是回報率越來越低、效果越來越差。出路在哪裡?從外延擴張轉向內涵提升、從跟隨模仿轉向自主創新是必然選擇。 |
隨著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穩增長、抓發展的任務突出出來。在這樣的時刻,搞清怎樣抓發展的問題很有必要。
改革開放以來,各地發展的競賽是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從沿海到內地……各地紛紛出台優惠政策,加強招商引資,加大投資力度,掀起一輪又一輪發展的熱潮,推動我國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起來,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以說,抓經濟發展是過去30多年各地政府著力最多、成效最顯著、經驗最豐富的領域。然而不少地方發現,就在這個原來最得心應手的領域卻出現了新的困惑:擴大投資則產能過剩、新上項目則市場疲軟,過去那種隻要上了項目、出了產品就不愁銷路、不愁效益的局面不復存在了。過去的辦法不管用了,已有的經驗不靈了,怎樣抓發展重新成為一個問題。
實際上,這也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一個重要原因。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傳統增長方式的潛力趨於耗盡。具體表現就是結構問題凸顯、產能過剩突出、市場日漸飽和。在這種情況下,靠投資、靠上項目拉動經濟增長,隻能是回報率越來越低、效果越來越差。出路在哪裡?從外延擴張轉向內涵提升、從跟隨模仿轉向自主創新是必然選擇。這也就是,要增強經濟活力和創新能力,靠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經營模式創新贏得更大發展空間。
過去相當長一個時期,各地發揮后發優勢,把世界上成熟的產品、技術和產業引進來,迅速形成生產能力。在這種發展路徑下,一種產品、技術、產業市場前景如何是明擺著的,要做的主要是組織資源進行大規模生產,而這正是政府的長項。因而,各地政府通過抓投資、上項目取得了不俗的發展業績。但政府直接組織資源抓發展也帶來了明顯的副作用,最突出的就是創新能力不足。隨著我國產業和技術發展接近世界前沿,創新能力不足對經濟發展的制約越來越突出。如何增強創新能力,走上創新型發展路徑?誠然,政府鼓勵支持、加大投入是必要的,但根本在於激發個人和企業的創新創業活力,因為隻有他們才能在不斷試錯中把握商機,才能從切身利益出發進行創新。這就要求政府轉變抓發展的方式,從直接抓發展轉變為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也就是通過抓改革間接抓發展。可以說,哪個地方先改革,哪個地方就會在新一輪發展中佔得先機。
首先,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與直接抓發展相適應,政府部門掌握了過多的資源配置權,這不利於創新。一方面,在成熟的產業和產品領域,政府部門直接配置資源效率較高﹔但在市場前景不明朗、需要敏銳把握商機的領域,政府直接配置資源往往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政府掌握資源配置權,企業就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對政府公關上,而不是放在創新上,因為前者無須費時費力去開發產品、開拓市場就可以獲得巨額收益。隻有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把資源配置權交給市場,讓市場主體在市場競爭中贏得資源使用權,才能形成經濟活力迸發、創新能力提升的生動局面。
其次,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加快建設法治社會。我國社會曾長期是一個關系社會,政府部門掌握過多的資源配置權,無疑加重了經濟領域靠關系、靠權力實現發展的現象。如果企業是靠與政府關系的遠近親疏來獲取資源、牟取利益,它們當然就不會著力創新產品和技術以迎合市場和消費者了。因此,增強創新能力,必須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建設法治社會,使各種經濟行為都有法可依、各種經濟主體都依法辦事、各種經濟活動都合法公開。
第三,形成合理價值導向,吸引人才創新創業。官本位是我國傳統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政府部門掌握過多的資源配置權,加之關系社會特征仍然存在,加大了做官對人才的吸引力。中國人不是不聰明,不是缺乏創造力,而是有的沒有把精力放到通過創新創業實現自身價值上,沒有把人才吸引到創新創業上。應形成合理的社會價值導向,使各類人才都能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施展才干、實現價值。
(責編:李文慧)
方式,投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