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南粵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9月25日08:56|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字號:
教師節余溫未了,各地卻陸續發生了令師生關系稍顯緊張的事件:廣東某高校新生開學接到學校的一份“自殺免責書”﹔福建某初中學生不滿老師教課方法,而集體“彈劾”老師﹔江西某高中高三學生殺害班主任……這些新聞一時之間涌入公眾視野,人們不禁痛心發問:是什麼讓師生關系變得如此緊張?
學生為什麼會“彈劾老師”呢?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教學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隻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學生集體“彈劾”老師,是一種越過教與學界限的不理性做法﹔而學生之所以越界,則是因為學校不重視學生的反饋,師生之間沒有溝通渠道。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學校是教學的主導方和管理者,教師被視為知識權威,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於被動和客體的地位。但如今,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日趨多元,對學校的規定和教師的教學隻聽不問、絕對服從的現象越來越少,學生開始勇於表達自己對學校教學和管理的意見。其實,主動表達意見是學生具有思辨能力的體現,但當表達渠道堵塞,管理趨向強制時,未成年人未經理性引導的訴求便會走向極端。
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讓學生由“彈劾老師”變為“和老師談”。教師與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良好的溝通能夠使師生關系保持平衡。然而,有調查顯示,三成大學生整年“師生零交流”,師生之間感情淡薄。這大抵是因為以往的師生關系多以情感來維系,而在升學壓力增大、大學擴招的社會背景下,師生間的這條情感關聯,不足以承載學生的多元反饋。
鼓勵學生“和老師談”還有一個更好的方式——建立起長效溝通機制。在高校中,有的學校探索“校領導午餐會”,師生在平等交流中反饋意見。一些學校和教師還積極運用社交網絡與學生溝通,學生若有問題和困擾,隻需要“@”他們,就可隨時隨地進行師生交流。高等教育的這些經驗也應為基礎教育所借鑒。
師生關系是校園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會在教師的誨人不倦中產生,也會在學生的尊師重道中產生,更應當在理性的溝通中產生。當師生關系納入長效軌道時,和諧的師生情將會變為一股源源不斷的清泉,支持教學活動順利進行。(陳雪)
(責編:張婷)
教育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