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錢理群:魯迅為什麼終生關注國民性?【3】

2014年01月18日10:22|來源:經濟觀察網|字號:

摘要:魯迅說的“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為民請命、舍身求法、有自信、不自欺”就是中國國民性的內在力量,尤其是我們今天要討論重新建立國民真精神的一個精神的資源。

何懷宏/演講

剛才聽了錢老師的發言很受啟發。我突然想起,今年是特別值得紀念的一年:一百年前,1914年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一次戰爭開啟了一系列的戰爭,二戰、冷戰等等,而且很多舊的國家消失了,新的國家誕生了,同時還引發了一系列的革命,十月革命、中國革命等等,到20世紀末才塵埃落定。20世紀可以說是由一戰開始的,真正的20世紀,霍布斯鮑姆所說的短的20世紀,作為中干的20世紀,就是1914年開始的。其實我們現在討論的話題應該都是跟這個有關的,我們雖然走出了20世紀,但是很多東西還仍然在我們的社會中、生活中發生著巨大的作用。

兩種“國民性”:傳統的國民性與新的國民性

今天我先談一下國民性。我認為有兩種國民性,不是一種。一種是中國人的國民性是什麼,這是描述性的。還有一種,當然跟這個有關,也是中國人經常論述的,即希望達到的新國家的國民性。比較典型的像梁啟超的《新民說》,還有剛才錢老師所說的魯迅的“立人”,這都是試圖探討一種新的國民性。那麼描述性的(主要是傳統社會而來的)國民性,我列舉了五點:勤勞、節儉、忍耐、隨和、實際(實用),最后一點最重要,實際或者實用。那麼,新的國民性是什麼呢?我也列舉五點:獨立、合群、權利意識、公德心、責任感。這也不是我的發明,是參考了梁啟超等人的意見來列舉的。

傳統的國民性

我們首先談傳統的國民性,就是事實的、反省的、描述的,甚至是批判的,和世界其他民族比較而言,這個應該是在近代中國談的最多的。

第一點,勤勞。好像最近有一個評比,說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勞的民族,這可能是中國人當仁不讓的。但是也可能過勞,甚至有時候會被批評為“經濟動物”。我記得前些年有個法國女總理批評日本人像經濟動物,禮拜天也不休息,從早忙到晚,而像巴黎全部到海邊、到外地去了,很多商店也都關門了。

第二點,節儉、節省。但是這不僅僅是單純的節儉,包括置業、購房,甚至中國大媽買黃金,她也不是去奢侈浪費亂揮霍,而是作為一種投資,或者說是置業的意思。到了國外,華人置業的意識、產權的意識、產業的意識是相當強烈的。所以中國人走遍世界,到處落地、生根、開花,隻要有一點縫隙,有一點有利可謀的地方,都會發現中國人在那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做事。

第三點,忍耐。中國人堅韌頑強,尤其是為了生存非常忍耐,會想方設法活下去,不那麼敏感、脆弱。美國打一場越戰,回去好多老兵都精神出問題,中國人可能不那麼在乎,不那麼脆弱。當然也可能是對生命看得不那麼重,但是確實很頑強,很堅韌。比如看莫言的小說,你發現他們非常艱難,但是也非常堅韌地活著,無論是好活賴活,要活下去。中國人活命也很不容易,但是活了幾千年。當然,缺點可能就是有點麻木不仁、順從、不勇敢,甚至被批評為奴性、奴才。

第四點,隨和。其實大多數人還是比較隨和,比較中道。當然不是像西方那種同時擴展到兩個極端甚至多個極端。相對而言,中國人,尤其傳統中國人,比較溫和、妥協,也比較寬容、寬厚,不走極端,但也可能就是說不夠維護自己的尊嚴,或者做事不認真,就像過去有一篇文章說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就好了。還有就是像散漫,不夠關注公共事務,明哲保身,得過且過,也許跟這個又有一些關系,好處是包容,甚至寬容,也能同化,但是壞處是有點像漿糊,甚至像柏楊所說的醬缸,不是很在乎是非,不那麼堅持原則。

第五點,實際。這是最重要的。中國不像西方或者伊斯蘭國家、俄羅斯,甚至日本,它有一個比較超越的崇拜的對象,中國文化是人文的文化,人間的、現世的文化,不管是老百姓還是傳統的上層君子、士大夫,更注重人間、現世,很實際。

由此也許我們就可以下一個初步判斷,就是中華民族其實是最適合於現代化的民族,當然更確切的說,是最適合於后發現代化的民族。它不一定是首創,比如說經濟,但我們現在走得最快,后發第一,山寨第一。我覺得中國崛起的秘密,很多人討論中國模式,從這裡找原因、那裡找原因,其實還應該從國民性找原因。國民性的原因當然不是唯一的,但中國近三十年經濟突飛猛進的一個奧秘就在這裡,來自我們的國民性﹔而且如果展望未來的話,我們可以說現代化將越來越打上中國的印記。當然這可能讓很多西方人很擔心,因為中國的印記就是很實際、很實用,現在也可能被批評為很經濟,很動物,就是很經濟動物。

所以,中國的國民性在我看來不是那麼糟糕的,我們現在還在得它的所賜。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最怕的是什麼呢?就是在這一百多年,可能我們有些好的東西消失了,而新的好東西卻沒有產生。你就比如說中西,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孩子一會兒在美國待,一會兒在中國待,但這個朋友最后很苦惱地說,他的孩子沒把兩方面的優點學到,卻把兩方面的缺點集於一身了:不像中國孩子那麼勤快、刻苦,但是像美國孩子一樣堅持他的權利,絕不放棄,絕不尊重父母的權威。你看中國這一百多年,我們很多東西丟掉了,比如親情、同情、隨和、忍耐,甚至勤勞、節儉,我們這些年也變得相當奢侈、鋪張,像暴發戶一樣。而像新的東西,比如我們現在就經常講為什麼這個社會上的暴戾之氣那麼濃厚,因為一點小事在公共汽車上就會把人給打死,為什麼?

(責編:牛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國民性 批判國民性 魯迅精神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圓臉大賽”爆紅網絡 圓臉惹人愛完爆瓜子臉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