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2月19日09:52|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既然紂王已經是千百年來暴君的典型,也不在乎再多點帶有時代感的罪狀。於是,紂王成了“箭垛”,但凡大家想起來的暴君行為,都可以安在他頭上。 |
《封神演義》有一個“前身”,是宋元話本,現在能看到的是元至治年間刊本《全相武王伐紂平話》。所謂的“全相”,就是后來的連環畫的“祖宗”,上面印著圖畫,下面是文字。所謂的“話本”,就是當時說書人講故事的底本。
這兩本書,對比著看很有意思。《武王伐紂書》四萬字,《封神》幾十萬字。差這麼多字,主要是前者內容裡沒有“闡教大戰截教”,沒有“封神榜”。也就是說,整個這條神仙世界的線索,都是《封神》后來才加進去的。《武王伐紂書》裡,神神鬼鬼的東西,有一些,不多。妲己是狐狸精、姜子牙會點法術,這些故事被流傳下去了﹔還有幾個出來跑龍套的將軍被封為“某某神”,這種零零星星的說法,后來則被無限放大,搞成了一本“神譜”。
比較接近的是紂王和文王武王的故事。看得出來,純屬民間故事的路數,因為對高層貴族的工作生活都不是太了解,所以寫得都不好。而且,后出的《封神演義》寫得還不如《武王伐紂》。
在平話裡,紂王固然是昏君,好歹還有點人味﹔文王武王也還算有主見有個性,造個反、革個命,真到這一步了,也不含糊。比如,周文王渭水訪賢,找到姜子牙,他非常直接地說,“某是西伯侯姬昌,專來出獵到此,知公大賢,許我伐無道之君如何?”元代白話文,不用解釋。到駕崩的時候,這位元代版的周文王更是一副“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架勢,恨不能親提“王師”,為兒子伯邑考報仇雪恨。
到了演義裡,紂王開始變得發昏,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從吃飯到睡覺、孜孜不倦地保持昏君造型﹔文王武王丟掉了主見和個性,全情演繹著兩位不主動、不拒絕(偶爾表達一下對姜子牙造反路線的疑問,但分分鐘被老姜說服)、不負責的政治傀儡。比如文王駕鶴西游前,進行必要的政治交代:第一是安排武王做接班人﹔第二是交代姜子牙,希望老姜好好輔導下一代,但是有一條政治紅線不能踩,就是不能“以臣伐君”,話說得很重——“丞相若背孤言,冥中不好相見。”——顯得太虛偽了有沒有?話說你請姜子牙這尊大神回來是為了給他養老的麼?
好了,這大概都是因為君臣觀念的影響。有歷史學家說,商周之間,根本談不上君臣關系﹔但是明朝人一般不這麼學術,他們講的故事,折射的是他們那個時代的意識形態,君君臣臣,三綱五常,不能隨便亂。如果真亂了,那要找無數個理由來証明暴君咎由自取,確屬“天厭之”才行。最典型的例子,看看他們怎麼寫紂王手下的大臣們就知道了。
“殷有三仁”,“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這是孔子講的。
《武王伐紂書》,照這個大綱把三位賢人的故事演繹了一下。重點講比干。比干去死諫紂王,紂王聽信妲己的話,把比干的心挖出來,看有沒有七竅。
這些情節,《封神》照單全收(第二十六回《妲己設計害比干》)。不但照單全收,而且批量生產,不就是再多出場幾位表演“文死諫”的兄弟嗎?有。龍套演員有的是。電影學院外面蹲著的各位,大家排隊來——劇本都有了嗎?重點是第六回《紂王無道造炮烙》,這位兄弟,你演“太師杜元銑”,那個胡子比較拉風的,你演“上大夫梅伯”﹔還有第九回《商容九間殿死節》,誰演“老丞相商容”?還有個角色,“上大夫趙啟”……什麼?台詞?台詞有,一人一大篇,情緒要激烈!得背下來,罵昏君不能打磕巴……什麼?下一集什麼台詞?下一集沒有台詞,這一集這幾個角色都得挂掉。對了,這幾個角色死法不太一樣,你到炮烙那邊等著,你先來,得把用頭撞柱子的悲壯感表現出來,不要怯場——NG,再來……
——很多年前,胡適聊“包公”的故事,創造了一個詞“箭垛式人物”。“古來有許多精巧的折獄故事,或載在史書,或流傳民間,一般人不知道他們的來歷,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兩個人身上。在這些偵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間的傳說不知怎樣選出了宋朝的包拯來做一個箭垛,把許多折獄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包龍圖遂成了中國的歇洛克·福爾摩斯了。”
紂王,其實也是個“箭垛式人物”。三代的事情,誰能說清楚,大家都靠民間傳說活在歷史裡,從司馬遷那個時代就這樣了。既然紂王已經是千百年來暴君的典型,也不在乎再多點帶有時代感的罪狀。明朝那些年,尤其到了后期,大臣們拼命罵皇帝挨板子的事兒還少麼?
於是,紂王成了“箭垛”,但凡大家想起來的暴君行為,都可以安在他頭上。當然話說回來,這個箭垛子也是個大殺器,大家抬起來往當時的皇帝那兒拋去,他看著恐怕也得考慮怎麼躲一躲吧。
(楊凱,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楊凱專欄系列文章】
(責編:鄒雅婷)
封神榜,紂王,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