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正文

公安部反駁《親愛的》:立案不需等24小時【2】

2014-10-07 08:58:00|來源:海外網|字號:

公安部反駁電影《親愛的》:兒童失蹤立即立案 不需等24小時

《新京報》6日刊登法律工作者徐明軒文章。徐明軒在文中指出,公安機關及時澄清這個誤解,對於家長及時報案、警方及時搜救十分必要。之前就有媒體報道稱,銀川一位母親在6歲女兒走失后,等了24小時才去報警,因為她聽說所有的失蹤案件,都需要等超過24小時。可見,這種以訛傳訛的危害著實不小。

文章又稱,實事求是地說,板子也不能全打在電影編劇“造謠”上,因為“失蹤24小時才能立案”是很多基層公安機關長期以來執行的“規則”。即便是2009年、2011年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檢等部門三令五申:兒童、少女失蹤必須立即立案之后,全國各地也沒有100%做到。比如,2011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安機關的“深化‘打拐’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上,仍提到“我區打拐工作中仍然存在有些地方對疑似拐賣案件立案不及時”的問題。

徐明軒稱,本著對公共言論負責的態度,也有必要指出:不能因為近幾年公安機關執行了“兒童失蹤立即立案”制度,就否認前些年“24小時才能立案”所積累下來的大量兒童失蹤的存量問題。電影《親愛的》中張譯飾演的失蹤兒童家長,其原型人物名叫孫海洋,他已經苦苦尋子七年。2007年時他的孩子被拐走,雖然監控錄像顯示,是一名中年男子以一輛玩具車哄走了孩子,但因為當時“24小時才能立案”的規定,警方未能及時出動,喪失了尋找孩子的最佳時機。

可以想見當時的“24小時才能立案”的機制,對於受害家庭造成的心理沖擊,這些兒童遭拐賣的個案,經過口耳相傳,極易在民眾中形成“集體性的創傷記憶”。

的確,這些年在“微博打拐”等事件之后,全社會對於打擊拐賣兒童犯罪的共識空前提升,公安機關也強化了“立即立案”機制,甚至還提出“兒童失蹤案按命案偵破”的要求。但電影《親愛的》中反映的多年以來積累下來的兒童被拐賣的存量問題,不會因此一筆勾銷,還是需要公安機關拿出更大的誠意和決心。這是輿論在澄清電影中“24小時才能立案”的“誤解”時,不能遺忘、回避的真問題。

(責編:牛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傻根 電影情節 電影編劇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第一女巨貪”將被引渡 曾藏身地下室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度公開(高清)

揭秘駐阿富汗美軍野戰套餐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