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0 09:45: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王岐山這次造訪六尺巷,其實並不“低調”,裡面大有玄機在。茲事體大,且慢慢道來。 |
就在大家還沒消化完王岐山的新招——專項巡視的時候,又一個消息在坊間傳聞。11月15日,也就是中央巡視領導小組開會前3天,王岐山低調造訪了安徽桐城一個叫做“六尺巷”的地方。微博上也有人貼出王岐山出現在這一地方的照片,隨同考察的還有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安慶市委書記虞愛華等官員。
武鬆上景陽岡,打了一條“大虫”。“打虎書記”到桐城,又劍指哪條“大虫”?
說是低調,其實也不盡然,兩天后,讓不少官員“聞風喪膽”的“反腐通訊社”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其“學思踐悟”欄目就發表了一篇新文。隨后,18日下午,該網站又刊出了一篇介紹“六尺巷”的思考類文章。兩篇文章的核心意思,無非就是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要結合起來,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
對了,有接觸中紀委的同學曾透露,“學思踐悟”這個欄目來頭不小,不少話都是老王的原話。從已經刊出的這些短文篇目來看,語言上、口吻上,王氏風格都很濃。這裡點到為止,剩下的,不妨大家也去“踐悟”一下。
所以說,王岐山這次造訪,其實並不“低調”,裡面大有玄機在。茲事體大,且慢慢道來。
毫無疑問,這首先就是呼應習近平的講話。在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之前,習近平就曾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邀請社科院的卜憲群講授中國傳統治理經驗。習近平還發表講話,強調要汲取歷史經驗,其中“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為政之要莫先於得人、治國先治吏,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這些歷史經驗被特別點了出來。習近平一貫重視傳統文化,還在副主席、兼任中央黨校校長之時,就曾要求領導干部要讀點兒歷史,從歷史中汲取傳統文化的治理經驗。
王岐山本身是學歷史出身的,自然對傳統文化有著很深的理解。媒體就曾多次報道王岐山回西北大學探望歷史學家張豈之。習近平目前對傳統文化,尚未有完整的論述,只是表明態度,要弘揚吸收傳統文化,將其納入執政黨的建設中。王岐山在中紀委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傳統文化進行了一個高度概括:孝悌忠義禮義廉恥。而且他把這八個字稱為中華文化的DNA。此次造訪六尺巷,就是看中了張英在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的品格。在法治強勢推進的時候,王岐山在思考的是官員如何從不敢、不能到不想邁進,如何讓執政精英有廉臣干吏之風。所以,一來是強調德治,此是反腐的治本之策,二來是強調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修身要想傳統文化學習。此其玄機之一。
同時,這也是說給手握國家重器的各級領導干部聽的。張英身處帝都,家人讓他擺平鄰居之事,可他卻將圍牆往后退了三尺。不以手中之公權,謀個人之私利,這才是六尺巷最難能可貴之處。關心時政的人,應該還記得王岐山推薦過一本書,叫《大清相國》,主人公也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人物,叫陳廷敬,不過與張英不同,是個山西人。在王躍文筆下,“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干﹔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陳廷敬未曾一次用國之公器謀個人之利。
與張英、陳廷敬相反,我們黨的官員卻不乏貪墨食利者,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幾十個省部級領導干部落馬,不少巨腐小官鋃鐺入獄。王岐山此行,無疑是要警告各級官員,莫要以權謀私。此其玄機之二。
此外,六尺巷的出名,應該說與整個張家有關,尤其是張英和張廷玉。一個民族,總是在不斷地與命運在抗爭。一個個家庭,無疑就是這個民族的細胞。民族的力量,來自每個個體﹔每個個體的力量,又與家庭的耳濡目染不無關系。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斗爭中,精英的腐敗,與家庭的塌陷息息相關。貪腐父子兵、貪腐夫妻檔,上演了可不止一場兩場。六尺巷,對於精英,尤其是黨內干部來說,正是一個借鑒,個人德行與家庭密切相關。管得住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才有可能治得了一方一地。“裸官”被限制提拔,亦是此理。重塑家庭的意義,此其玄機之三。
這三個玄機,正好構成了儒家的基本政治倫理,也就是《大學》所言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儒家倫理引入執政黨建設,這是王岐山手中,將這三個玄機穿起來的隱秘繩索。(文?林亦辰)
本文為海外網“金台2號”欄目原創,如有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關於經濟走勢、時政局勢及其它熱點話題,金台2號還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請關注。
六尺巷 王岐山 反腐 裸官 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