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沈健:为教育改革"买单"的不应是农村孩子

2013年05月24日10:04来源:中国青年网字号:

摘要: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较差、课程设置枯燥、教育方式落后、校园文化匮乏等现象仍然存在,势必导致农村孩子守不住校园净土、挡不住外界诱惑。

金寨梅山徐冲乡的一个九零后打工妹向县委书记写信,描述“如今的孩子离开学校不是因为家庭贫穷,而是因为无法抵挡外面的诱惑……希望更加注重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两免一补”等政策。然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仍在很多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5月22日人民网

农村孩子早早辍学离开学校,因为“无法抵挡外面的诱惑”,从一个方面折射出社会转型期,农村教育面临的诸多无奈。对孩子而言,成长期间的一时冲动,无异于自毁前程。对学校来说,生源减少加上辍学学生增多,教育举步维艰。就社会来讲,大批初中生、甚至初中肄业学生涌入城市、企业、工厂,那是一种无言的创伤和隐痛。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十六、七岁的孩子,思想懵懂、知识贫乏、阅历浅薄,将自己推向市场经济风口浪尖,沉浮未料、成败不定不说,还可能发生意外。近些年,未成年人犯罪、低学历犯罪、打工族犯罪时有发生就是明证。我们还可以假设,再过十年、二十年,当一个人东飘西荡、历经沧桑,却因为知识匮乏仍然一无所有、一无所获的时候,再回望自己走过的路,能够说自己不后悔吗?

就在上世纪末,教育还是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唯一出路。考大学、上中专让不少农家子弟脱去“农袍”、吃上“公粮”,成为“体面”的城市人。随着工业经济、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大批青年从农村涌向城市,参与经济建设,拥抱现代文明,大幅提升了生活水平。从大学毕业“包分配”到自主择业、多元就业,在中国,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进入新世纪,教育市场化趋势愈演愈烈,高校扩招一扩再扩,生源增加一增再增,与此对应的,则是学费猛涨、就业困难、农村贫困孩子失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阵痛期”,长期以来,以制造业和加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大批中小企业更多需要技能型、操作型人才,在这些用工方看来,理论知识强于实践经验的大学生不如操作技能占优的高职生,甚至不如经验丰富的农民工。这让大批大学生身陷尴尬,毕业即面临失业。“读书无用”“实用技能胜过文化知识”等思想由此在社会上蔓延,从城市影响到农村,从家长影响到孩子。加上一些不良企业违法用工、招用童工,客观上为农村孩子辍学务工“开了后门”。

另一方面,尽管近些年国家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全面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较差、课程设置枯燥、教育方式落后、校园文化匮乏等现象仍然存在,势必导致农村孩子守不住校园净土、挡不住外界诱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获取、综合素质提升,不应散发铜臭味,过度追求市场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与此同时,要通过规范、完善教育立法来维护农村学生受教育权利,堵死农村孩子辍学“后门”。最为根本的是,教育作为一种“长线投资”,应更多着眼不断加大投入而不是追求短期回报,推进投入区域平衡、城乡平衡、学校平衡,才能实现教育权利公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

教育需要在改革中逐步完善,但买单的不应该是农村孩子。(文/沈健)

分享到:

(责编:牛宁)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