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8日14:03来源:中国青年网字号:
摘要:一些国人认为,参拜圣人和信仰鬼神,祈求好运和福气是迷信,现代人不应该这么做。但文化人类学家却认为,这是一种全球通行的普遍的文化现象,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更加普遍强烈。 |
据《华西都市报》5月27日报道,马上又是一年高考时,熏香袅袅、仙乐飘飘,身着汉服的学子齐齐叩拜孔子像。5月26日下午,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文庙内,举行了一场名为“圣贤福佑·状元登科”的祭孔祈福活动。来自当地的126名高三学生到场,祈祷自己能在11天后的高考中登科。
此前5月11日的《大河报》报道说,河南省漯河市第一、二、四、五高中和实验高中5月初由校方负责人带队,到被誉为“文宗字祖”、“许夫子”、“文曲星”的漯河许慎文化园祭拜,祈愿在今年的高考中能“金榜题名”,共有即将高考的1100多名尖子生代表陆续参加。此事引发当地和全国许多人的热议。
高考前祭拜孔子和祭拜许慎一样,按理说是一种无可厚非的传统文化活动。支持者认为,学生祭拜圣人一来可以缅怀圣人,二来可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没啥不好。“其实考生和家长都知道,没什么‘考神’,但这样做可以间接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但反对者却指出:“高考临近,考生应该调整好心态查漏补缺,积蓄足够的能量迎战高考,参与如此祭拜祈愿活动不应该”;“如果希望烧香叩拜或借助‘状元符’、‘祈福带’之类的东西就能考上清华北大,那就太天真、大错特错了。”
众所周知,参拜圣人祈福是中国的一大文化传统和民俗。在高考前,台湾苗栗、新竹高中校长就会带全校考生前往拜神,还按照民俗礼节带上包子、粽子,取其“包中”谐音来祈求考生高中。这种祈福虽然并不见得一定会有切实的效果,但至少的确能满足祈福者的心理安慰之需要。这种文化传统通过儒家思想文化的外传,在韩国、日本、越南等地落地生根。每年韩、日、越高考前,家长们总是带着孩子参拜孔庙和高考祈祷法会,希冀能在即将来临的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与此同时,祈福商品也卖得很火。比如,日本人把炸猪肉块称为“通卡兹”,因与“全胜”谐音,所以考生考试当天要吃这种食物,预示获得全胜。超市考前作出大量“通卡兹”,并在食盒上贴上“加油考生”、“祝合格”等字条。
一些国人认为,参拜圣人和信仰鬼神,祈求好运和福气是迷信,现代人不应该这么做。但文化人类学家却认为,这是一种全球通行的普遍的文化现象。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普遍、强烈。今天,他们的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如此重大的人生大事前,也会去教堂忏悔和祷告,祈祷希望接下来的高考能一帆风顺。既然是一种全世界通行的文化现象,那么这就与现代不现代没有必然的关系,今天的中国人当然也就完全可以这么做,并且毫无疑问无可厚非。从外,虽然我们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不如西方人那么普遍、强烈,但民间却普遍认为,在大事前信仰鬼神和参拜圣人,祈求好运和福气,不管最终效用如何,做总比不做要好。
祈求圣人和神助是一种民俗习惯,是个人的信仰问题。考生在高考前参拜不参拜圣人和鬼神,这也是个人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利。我们应该充分尊重这些高考前参拜祈福者,而不应该对他们说三道四“迷信”、“临时抱佛脚”,更不应该破口大骂“难道脑子真进地沟油了!”如果坚持这么指责,那么就像指责宗教信仰者一样,属于对他人信仰自由的严重干涉和非法侵犯。此外,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与教育与愚昧也没有必然的关系。须知,信仰与祈祷是一种个人自我内心的自由,并且人们有通过祈祷满足心理愿望的不可侵犯的天然权利。 (胡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