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8日16:28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我们常说,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这个道,不是道德,不是理想,而是社会运行的道理和规律。关照现实是一国大考作文题目的起码要求。 |
6月7日,2013年高考语文结束后,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接二连三地在网上亮相。作文题目照例又成了当日最炙手可热的社会话题。在网帖之中,网友们对各地高考作文或是吐槽,或是灌水,或是拍砖,或是赞许,或是有感而发,或是随手敲出一篇文章自娱自乐……在网友们对高考作文或娱乐化或专业化的解读过程之中,我们看到了今年高考作文的一些脉络。
在笔者看来,今年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越来越多的高考作文命题,开始照进了社会现实。下面,笔者就试着从自己所理解的角度来对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作一下简单的分析。“文无第一”,笔者进行的作文解读,仅是一家之言。正确与否,还希望各位看客批评指正。
北京市的作文是以“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为题材,笔者以为,这是在让学生思考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之间的种种冲突。在亲情被WIFI不断冲淡的当下,这一问题着实值得反思。江西省的“学生三怕”,则直接将矛头指向“奥数”和“英语”这两项让现代教育严重扭曲变形的学科种类,能够有助于让学生反思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和体制。湖南的两个“我愿意”,好像是在表达当下社会人口流动与空巢老人或是留守儿童现象之间的矛盾。外面的风景很精彩,年轻人当然愿意在外面闯,但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这个走出去的“愿意”能否敌得过陪伴父母的“愿意”呢?江苏省的“探险者与蝴蝶”,很明显是在表达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山东卷中“给莫言等作家挑错别字”,则告诉学生,作家需要认真打磨文字,而读者们也不要对他们进行盲目的崇拜。更重要的是,对于文字的较真,应当有严谨的态度。除此之外,还有省份把话题引到了捐助、寻根、青春等今年非常时髦的话题。
总得看来,今年各地高考作文,较之于以往,少了一些让学生的假抒情,而多一些真思考;少了一些虚无缥缈,多了一些脚踏实地。这会让学生们对他们生活的年代产生兴趣,不至于“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脱离了现实关照,文章也就失去了基本的生命力。另外,高考作文贴近现实,就好比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政论”,让天下书生反思种种社会现象,才会有“激昂文字”、“挥斥方遒”的那份豪迈。
我们常说,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这个道,不是道德,不是理想,而是社会运行的道理和规律。关照现实是一国大考作文题目的起码要求。更重要的是,国民教育,说到底应该肩负起培养公民精神的责任。只有让公众思考起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来,才可能构建起中国社会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而不是停留于一些老套的道德理论中打转转。
语文不能因为作文的八股化、空洞化而老去。高考作文不应该变成中学语文的祭坛。自由、开放、贴近现实仍然是我们对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我们欢迎更多的反思社会问题的作文命题能够出现,希望能有更多的学子花更多的时间关注社会问题,查找社会弊病,敢于立言立说,担当起属于自己的那价公民责任。(王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