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邓涛:青年毛泽东:办报的行家里手

2013年06月28日16:11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字号:

摘要:五四运动爆发后,青年知识分子和学生主办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涌现,评论时事政治一时成为报刊潮流。诸如《每周评论》、《星期评论》、《湘江评论》、《钱江评论》等,这是中国报刊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评论”成为最富朝气的文体而活跃在中国报坛上。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毛泽东的新闻观点奠定了我国党报学说的理论基础,称其是新闻宣传的行家里手名副其实。毛泽东较系统地接受新闻教育,似可定格在1918年10月至1919年3月,其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期间,以校内会员身份参加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学习。

  毛泽东得听讲半年之证书

  据《毛泽东自传》,“我参加哲学研究会和新闻学研究会,想藉此能听大学里的课程”。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正式成立。蔡元培认为,“苟不济之以学理,则进步殆亦有限”,所以有必要组织学会研究新闻学。关于研究内容和方法,他提出:“欧美各国,科学发达,新闻界之经验又丰富,故新闻学早已成立。而我国则尚为斯学萌芽之期,不能不仿《申报》之例,先介绍欧美新闻学。”结合中国社会和新闻界情况,要“本特别之经验而归纳之,以印证学理,或可使新闻学有特别之发展。”最后,他强调应保持新闻品格,反对刊登诲淫的黄色广告和猥亵纪闻。4个月后,为突出新闻学理论研究及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会宗旨定为“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更名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在1919年10月16日研究会第一次研究期满颁发证书的仪式上,得到听讲一年证书的有23人,得到听讲半年证书的有32人。毛泽东名列“得听讲半年之证书者”之一,因为颁发证书时他已回湖南,故证书没有直接发到他手中。

  评论成为最富朝气的文体

  笔者认为,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对毛泽东的影响,可采用前观与后视两个维度来观照。1910年秋,毛泽东到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当看到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时,立刻被其宣传的维新主张所吸引。梁启超堪称近代中国首位新闻大师,他一生创办了20余种报刊,好友黄遵宪赞曰:《新民丛报》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武昌起义爆发后,毛泽东投笔从戎,参加湖南起义新军。他当兵期间从《湘江日报》上第一次读到“社会主义”这个词,从此坚持阅读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报纸。在师范学校读书的几年,连所有学费在内,毛泽东一共用了160元,其中有1/3用于订阅报纸。此外,他还时常到报摊购买书籍和杂志。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在《新青年》(第3卷第2号)上发表7000余字的《体育之研究》,署笔名“二十八画生”。文中阐释了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提出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泽东后来忆起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时说:“13年学的东西,只用得工具——文字。写文章是个工具。”

  1919年6月,回长沙的毛泽东建议湖南学生联合会出版一种政治刊物,以进行革命宣传,推动学生运动,学联赞成这个建议,并公推毛泽东主编这一刊物。当时的“大气候”是五四运动爆发后,青年知识分子和学生主办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涌现,评论时事政治一时成为报刊潮流。诸如《每周评论》、《星期评论》、《湘江评论》、《钱江评论》等,这是中国报刊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评论”成为最富朝气的文体而活跃在中国报坛上。

  《创刊宣言》豪情满怀

  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隆重推出《湘江评论》,此乃一张4开4版的小型周报,新闻、评论均用白话文写作,以述评为主。主编毛泽东宣称“本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指出“《湘江评论》出版的任务就是研究、传播新思潮”。他在《创刊宣言》里大声疾呼:“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宣言之大手笔,气势磅礴、豪情满怀。《湘江评论》创刊号初印2000份,很快告罄,尔后加印2000份,从第2期起印5000份。李大钊评价它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读者将这张政治报纸比作“湘江的怒吼”,说它“真正代表人民说话”。反动派畏惧它,攻击《湘江评论》是“异端邪说”。1919年8月上旬,《湘江评论》第5号正付印时,遭到湖南都督张敬尧武力查封。

  可以说,毛泽东后来的新闻实践,特别是对新闻宣传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与其早年在北大的理论学习密不可分。

  尊敬老师从未更改

  毛泽东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听课之余,多次到有“铁肩辣手”之称的邵飘萍府上拜访。在困难时期,邵飘萍曾帮过毛泽东的忙,给过一些资助。据邵飘萍夫人汤修慧回忆:“那时毛泽东是北大职员,平易近人,到我家里来,很有礼貌,叫飘萍为先生,叫俺为邵师娘。”1936年,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亲自批准邵飘萍为革命烈士。1974年,81岁高龄的毛主席在会见外宾时,还提到邵飘萍,说鲁迅知道他。受邵飘萍等前辈的影响,毛泽东一生深爱新闻工作。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向尊敬老师,从未改变。1926年4月26日凌晨,邵飘萍被押赴天桥刑场,“被张作霖部枪决”,年仅40岁。“文革”期间,汤修慧被遣回浙江金华接受劳动改造,她向毛主席上书陈述冤情,毛泽东得知详情后,亲自出面保护“师娘”。

  1920年10月,湖南教育学会举办“学术讲演会”,邀请蔡元培来湘讲演,毛泽东做记录,后写成《对于学生的希望》、《美术的价值》两篇文章,署名“蔡孑民讲,毛泽东记”,刊发在湖南《大公报》上。次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湖南自修大学,诚邀蔡元培担任名誉校董。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因病抢救无效,溘然长逝。7日,毛泽东由延安发出唁电,在电文中称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举行追悼会,毛泽东以“志成凋谢”的挽联表示哀悼。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系)

Loading

分享到:

(责编:牛宁)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