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汤嘉琛:网上信访 新途径恐难解老困境

2013年07月01日08:4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7月1日起,国家信访局官方网站全面放开网络投诉受理。不过,公众不可高估网上信访的作用,这种新途径恐怕不能解决信访老困境。

7月1日起,国家信访局官方网站全面放开网络投诉受理。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称,全面放开投诉受理内容是大势所趋,国家信访局今后将认真办理网上信访诉求、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事实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以便更好、更快、更多地解决老百姓的合理诉求,纾缓信访群众的情绪,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尽管不少地方都曾有过设立“网上信访办”的探索,国家信访局全面放开网上信访受理的消息,依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毕竟,此前的网上信访大多带有试点性质,受理范围往往受地域限制,影响力也有限;而国家信访局作为信访系统级别最高的部门,明确鼓励网民用鼠标“告御状”,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

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高发期,从征地拆迁到司法不公,从基层干部滥权到法定权利受损,几乎任何矛盾都能成百姓上访的理由。一些人将信访当作维权的“万灵丹”,在客观上给各级信访部门制造了巨大压力,鼓励网上信访正是制度化减压的一种探索。它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积极实践,有助于提高信访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耗费和维稳支出,也能为访民提供一种新的申诉渠道。

不过,公众不可高估网上信访的作用,这种新途径恐怕不能解决信访老困境。

从以往一些信访纠纷来看,多数基层或边远地区的访民,都不太善用网络,号召他们通过网络渠道表达诉求,可能难以收到良好成效。仔细研究那些访民的“冤情”不难发现,很多人其实无需上访,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维权妥善解决纠纷。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即使网上信访再热闹,那些不懂得用网络“喊冤”、不懂得用法律维权的访民,依然只能用纸板写着“冤情”,千里迢迢地到北京下跪喊冤。

另一方面,很多访民“信访不信法”“信国家信访办不信地方信访局”,是因为与后者相比,通过到北京上访的方式伸张正义,概率相对大一些。但是,很多访民都曾遇到“踢皮球”或“冷处理”的对待,即便通过网络上访,同样不能避免这种问题;而那些惯于以“堵”“捂”“压”的方式应对访民的地方政府,只需将以前的“进京截访”变成“网络截访”,就同样可以抹掉所谓的“负面信息”。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鼓励网上信访的初衷不错,但要想让国家信访局的网上信访实践真正发挥作用,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要重视网上信访,投入必需的人力物力,不能让网上信访渠道变成一个“花瓶”;其二,要建立回访和督办机制,让访民及时获知信访进展,并全程接受监督;其三,要有严格的问责机制,将信访工作人员的权力关键笼子,防范他们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地方“灭火”。

其实,要化解信访制度的困境,关键不在于能否想出太多新花招,而在于相关职能部门能否转变观念。信访部门要让信访制度真正成为权利救济的一种方式,切切实实解决访民的诉求和问题。如果信访部门承担起自身应有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不是将访民当作维稳对象,与信访相关的矛盾就会小得多。

(汤嘉琛,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责编:邹雅婷)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