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5日16:35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既然“年份”原本虚构,煞有介事地坐下来研究制订所谓国标,充其量也只能是务虚,反而正中投机商家下怀。要给热炒虚拟“年份酒”现象降温,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为假年份掏冤枉我,还得靠依法打假,规范经营。 |
50年茅台售价33800元/瓶,50年五粮液售价25888元/瓶,30年剑南春售价6500元/瓶。一些白酒价格的高低,不知何时起就与“出厂年份”扯上了关系。然而,由于年份的标准缺失,加上这方面监管处于真空状态,不少名酒的出厂年份一直是个谜,有的成立没几年的酒企也推出了30年陈酿。(7月4日京华时报)
江苏御缘酿酒厂成立11年,已出20年陈酿;四川泸州老酒酒业有限公司成立16年,已推出泸州30年珍品;贵州茅山酒业有限公司成立30年,已推出茅台镇百年纯粮酒;如此等等,清楚地显示出“年份酒”里“水分”太大,虽不能归于“假冒伪劣”行列,却也分明是涉嫌虚假宣传,属于彻头彻尾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从专业的角度看,白酒的品质固然与“年份”不无关系,但与黄河、葡萄酒不同,关键和主要的因素不在年份,而更多地取决于其内在成分和酿造工艺。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品质不良的白酒“年份”再多也不会成为优质酒。酒窖未出世,年份已久远。连开张五六年的酒厂,也公然叫卖10年20年的年份酒,显然不正常。
“年份酒”的悄然兴起,很大程度上是炒作概念的产物,一种商业营销噱头而已,也正因为如此,无论从经验层面还是技术手段上,都很难做出明确的判断和鉴定。而当虚构的成分越来越多,夸张得越来越离谱,就明显涉嫌弄虚作假,是一种商业欺诈行为,违背了诚信经营的相关法规,质监、工商等部门理应毫不含糊地依法打假。
正如有业内人士表示,“白酒原本是没有年份酒这一概念的。”藏友拿出家里珍藏几十年的酒才是真正的“年份酒”,厂家拿出来的“年份酒”都是勾兑而成的,有没有加、加入多少那一年份的基酒,谁也搞不清楚。而白酒一旦傍上“年份”,利润往往是普通产品的几十倍、上百倍,可见其欺骗性有多大。
既然“年份”原本虚构,煞有介事地坐下来研究制订所谓国标,充其量也只能是务虚,反而正中投机商家下怀。要给热炒虚拟“年份酒”现象降温,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为假年份掏冤枉我,还得靠依法打假,规范经营。(范子军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