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5日07:56来源:红网字号:
摘要:佛教强调修心,重视对人心的收摄。认为一切烦恼的根本原因皆在于心,一切心之妄有形态皆应消除。少林寺过度商业化,把利益看得甚为重要,纠葛不断的原因在于修心不够。 |
自少林寺被推上商业化的战车以来,和少林寺相关的各方都想分得一杯羹。既有企业注册少林汽车、少林酒店、少林寺火腿肠等傍名牌的,也有“功夫之星”大赛、选秀小姐比基尼造访少林等借势营销的;既有以少林旗号开办各类武校招揽学员的,也有以少林弟子、少林武僧名义在外敛财的。(7月14日《经济观察报》)
佛门本是清净之地。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云:“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如此清净安详之地,在经济利益至上的当下,已经非常难觅了。少林寺作为千年名刹,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纠葛,应当反思。
把少林寺商业化的主要推手是当地政府。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搞活地方经济,各地都在利用自身优势运作经济项目,其中就包括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搞创收。少林寺作为全国著名佛教寺院,河南当地政府一直拿它大做文章,大打旅游牌,刺激和带动地方经济。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之下,少林游越来越火爆,“少林游”逐渐演变为“少林热”,门票经济并带动了餐饮、酒店、武校等行业的发展。由于有了这块“金字招牌”,政府从中尝到了许多甜头,前些年登封市竟想运作“少林寺上市”,结果掀起轩然大波。
少林寺被过度商业化,更多的是寺院自身原因。这些年,寺院商业化动作频繁,售天价香、开药局、拍电影、举办音乐大典、全球海选功夫之星、卖武功秘籍、把中国互联网新闻宣传高峰论坛搬进藏经阁、成立公司,一连串的商业大动作,让人们感觉它不是传统佛教寺院,而是一个擅长商业运作的公司。由于它跨越了佛与俗的界限,触碰了国人心中的宗教观念和文化观念的道德底线,而让许多公众一再表达出对少林寺商业化倾向的强烈不满,特别是被称之为“极具创新意识和商业头脑”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更是饱受争议。
过度商业化对少林寺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事。与当地政府由最初的好“伙伴”,终因利益分割矛盾而转变成为对手。连方丈卧室都让人动了手脚,安上摄像头被人暗中监控,矛盾之深可想而知。少林寺商业做大以后成了令人垂涎的“唐僧肉”,各个方面都想分得一杯羹,寺院要想攫取和维持最大最多利益谈何容易,结果是纠葛纷争不断,使得自己不堪其扰、苦恼万分。
少林寺的麻烦纠葛,源于利益争执,实际上是自己找的。佛家认为,有无明就会产生烦恼,这个无明包括贪、嗔、痴、慢、疑、恶见。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有烦恼就表现于行动,从而起心动念。少林寺本是佛门净地,理应恪守佛家教义,结果反而落入自家的窠臼。
佛教强调修心,重视对人心的收摄。认为一切烦恼的根本原因皆在于心,一切心之妄有形态皆应消除。少林寺过度商业化,把利益看得甚为重要,纠葛不断的原因在于修心不够。看来,少林寺只有坚持修心祛利,才能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清净恬淡,也才能使我国这一特殊的文化符号长久地保存下去。
文/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