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6日07:12来源:潇湘晨报字号:
摘要:奔着公务员金饭碗而去的年轻人,你真的看准了吗?公务员作为一种职业,不可能只有优厚的福利待遇,而没有压力。或者说,和任何职业一样,在它的内部也还存在着利益水位的落差。 |
本报评论员周东飞
近期因发表“辞职感言”备受关注的前四川泸州市某镇副镇长赵光华,日前又发出一份声明。在这份声明中,其表示:“因当时带有个人情绪,导致相关内容与事实不符。”当地组织部门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他写的辞职感言里,部分内容不符实。”
总体看来,这件事所传递出来的能量并不是太负面。公务员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职业,这位29岁的前副镇长站出来充当了一次很真实的样本。正因为这样的公开样本是稀缺的,所以社会对于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的认知存在着某种分裂。在2012年某杂志评选的“公众眼中最具幸福感职业”排行榜上,公务员职业名列第一。然而,《人民论坛》杂志所做的问卷调查却显示,超过半数的基层干部认为自己的形象被“误读”了。以至于有人用“围城”现象来形容公务员职业,外面的人想冲进来,里面的人想冲出去,这难道仅仅是因为观察视角的不同?
公考热至今已不是新闻,当众多的年轻人浩浩荡荡选择“到体制中去”,他们真的已经了解了此行的目的地吗?仅从近期的几个热点事件来看,公务员职业的多面性就已经有所体现。安徽鼓励在职公务员下海经商,武汉因为天热优先给公务员缩短上班时间,这些当然可以增添公务员们的职业荣耀感,但是公务员们的吐槽也有兼听的必要。作为副镇长,其已经进入“官”的序列,可他在经济上需要“啃老”,在时间上没有陪伴妻儿的假期,还有各种各样的“职业风险”。相比之下,福建一名25岁副镇长此前不堪生活、工作压力而自杀,可能更加让人唏嘘。
奔着公务员金饭碗而去的年轻人,你真的看准了吗?公务员作为一种职业,不可能只有优厚的福利待遇,而没有压力。或者说,和任何职业一样,在它的内部也还存在着利益水位的落差。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公务员的待遇,不一定能够让“新来的年轻人”满意。新闻中的主人公之前做过法官、然后就任副镇长,他也对自己的境遇不够满意,所以他选择了辞职。尽管当地组织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正在探索吸引人才的方式,但是其辞职未尝不是好事。公务员能进不能出,一直是改革的难题所在。这种在自愿基础上的疏通出口,无论对于当地还是对于个人都有正面价值。
和一面当着公务员,一面经商谋利的各种房叔、铺叔比起来,先辞职再去做律师,已经几乎可以算是光明磊落了。这样的事情,有什么不好讨论的?当事的个人和组织先后声称“辞职感言”失实,所忌讳的恐怕还是那一两处引发了热议的内容。比方说,关于基层干部的时间,每年有几个月在维稳,几个月在准备材料应付检查,几个月在开会学习,剩下的几个月才是“干正事”的时间。又比方说,关于维稳的目的,到底是真的维持稳定保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还是为了保帽子?职之将辞,其言也真。不打算辞职,这些话未必敢说。也正是这些因为辞职而讲出来的话,引发了包括基层干部在内很多人的共鸣。
如果当地有关部门觉得这些问题伤了自己的面子,真的大可不必。在别的地方,没有一个准备辞职的副镇长说出这样的“秘密”,不代表这些问题就没有被自我追问过。社会稳定毫无疑问是众望所归,但是稳定是一种结果,而不能够硬生生地当成手段。维稳的必由之路是维法和维权,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合法权益。公务员群体同样有着自己的职业追求,他们未尝不厌恶各种虚浮的检查和会议,他们需要时间来“干正事”。与其声辩这些问题“失实”,倒不如好好梳理一番现实的权力运作机制,评估一番这些“诤言”的价值。
(原标题:副镇长辞职何惧坦诚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