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杨兴东:理性对话不能建立在违背常识的强奸观上

2013年07月18日09:51来源:红网字号:

摘要: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每一场源自公共领域的舆论争锋,都难免夹杂着网民情绪化的宣泄。而所谓“网络是匿名者的天堂,是暴民狂欢的乐园”的论调,也确有一定的市场。

  针对李某某家人怀疑受害方是陪酒女的说法,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延友称,“即便是强奸,强奸陪酒女也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性要小”。对于网友几乎一边倒的抨击,易延友称网络就是网络,不能奢望可以成为理性对话的公共平台。(7月17日《北京晨报》)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每一场源自公共领域的舆论争锋,都难免夹杂着网民情绪化的宣泄。而所谓“网络是匿名者的天堂,是暴民狂欢的乐园”的论调,也确有一定的市场。

  但具体到该起事件的讨论中,却宜看清这样的现实:须知,理性对话的前提是双方的讨论建立在理性、共同的话语体系之上。从新闻报道来看,易延友“强奸陪酒女比强奸良家妇女要好”一说,先行违背了“人人平等”基本的常识,其本质是一种野蛮、粗暴的是非观。当事人指望用这样的话语体系与人说理,还能换来什么样的理性讨论?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在这个空间的讨论也和私域一样,必须遵循一定的讨论原则。讨论者率先散布诸如“强奸陪酒女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性要小”这种违反常识更有违法理的言论,参与讨论的人们,很难就此进行认真而理性的回应。易延友关于“网络不理性”一说,实质是他自身言论“倒行逆施”所收获的恶果。

  理性对话的公共平台不可能从天而降,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呵护与努力。以此而论,人人都是建设网络理性平台的意见领袖,人人都是建设公共领域理性平台的生力军。建设理性平台的力量,本就植根于我们的内心。如果人人都想搭便车,人人都指望别人建好理性平台,那么这个公共讨论空间,就可能因为“责任分散”效应而陷入泥淖。

  网络使现实世界真正成为“社区”,从而最大限度地吸纳不同社会群体的意见,形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观点市场”。在这个市场里,人们的观点在不断地交流、碰撞甚至交锋,从而燃烧出“思想的火花”。所以,不论是易延友还是他的反对面,抑或是管理者,都应珍惜这个平台,更多引导公共表达不理性的一面,形成理性的螺旋:淘汰槽粕、留下真知卓见,孕育出真正的理性对话平台。因为不管对此事件,还是别的公共事件,“用非理性表达来换取理性讨论”“用虚假的陈述来表达真实的爱憎”都是越少越好。

  文/杨兴东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