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美媒:独生子女政策不是中国性别失衡“祸首”

2013年07月20日08:35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摘要:无论土地改革是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独生子女政策不是,或并不是性别比例失调的唯一原因这一点应该不会太让人震惊。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7月18日文章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仍是大难题,即便公众正努力着手解决这一问题。2010年,中国的男女出生比例为1.19比1——生物学上的正常比例为1.05:1——这意味着男婴比女婴多生出约50万。这种失衡被归咎为各种社会弊病。

人们通常认为,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超声波检查的使用和堕胎行为等,是导致中国性别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如果一对夫妻只能有一个子女——农村家庭可有两个——他们就会倾向于生男孩。

但由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埃蒙德、李宏斌(音)和张爽(音)撰写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一份工作文件表明,性别比例失衡的根源可追溯至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之前。具体而言,他们认为,失衡的根源在于倾向市场化的土地改革政策,以及集体农场瓦解——当时中国86%的人口在农村。在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对允许生两个孩子且普遍希望至少有一个男孩的农村夫妻而言,第二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高出5.5%。大约同时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也在起作用。但这几名作者发现,当你为研究土地改革的效果而控制(生育情况)时,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几乎可忽略不计。

至于土地改革为何产生这种效果并不太明确。几名作者认为,存在多种可能性,包括土地分配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对男性劳动力和对赡养老人的需求上升,以及农村医疗体系的崩溃等,但他们并未找到支撑这些论点的实证。

无论土地改革是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独生子女政策不是,或并不是性别比例失调的唯一原因这一点应该不会太让人震惊。在印度某些不存在类似法律的地区,性别选择堕胎现象很普遍。2011年有报道说,“曾仅在东亚和南亚出现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最近已蔓延至越南、阿尔巴尼亚和阿塞拜疆等国。”

这并不意味着独生子女政策不会因其他原因而糟糕,但就找回中国失去的女性而言,废除这一政策或许并非真正的解决之道。(作者约书亚·基廷,丁雨晴译)

原题:中国独生子女政策或许不是中国缺少女孩的原因

分享到:

(责编:牛宁)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