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美报:中国发展模式面临"最严峻考验"

2013年07月22日08:17来源:参考消息网字号:

摘要:文章认为,这种模式将不再那么灵验。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其成功的产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人均收入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它不可能再像以前远比现在贫困时那样快速增长。

  参考消息网7月19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7月18日刊登题为《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一文,作者是该报专栏作家法里德·扎卡里亚。文章称,在过去二三十年里,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让整个世界为之眩目——其崛起速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型经济体。它让许多人想知道中国支持经济增长的模式是不是发展中国家可效仿的最佳途径。

  文章指出,一些人曾经怀疑,存在机能障碍和运转不畅的西方民主制度是否能与中国的长期规划相匹敌。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放慢到其2007年增长水平的大约一半时,中国的体制面临着其有史以来“最严峻考验”。考验的结果对于全世界将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对于中国及其执政的共产党将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

  文章说,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0%。北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有系统地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实行开放,同时大举投资基础设施以促进制造业和出口。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几乎不花钱补贴日常消费(例如燃料和食物)。它把钱用在建设出口免税区、高速公路、铁路系统和机场上面。它正在投资教育,并且很快将转向医疗保健。没有一个发展中的民主国家能无视短期政治压力,如此成功地执行严格规划的增长策略。

  文章认为,这种模式将不再那么灵验。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其成功的产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人均收入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它不可能再像以前远比现在贫困时那样快速增长。然而,中国增长率下降的速度和幅度超出许多人的预料。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后两年中国经济年增长率将在7.75%左右。而且增长率还将进一步放慢,因为事实是中国在最近几年犯下了“严重错误”。当2007年金融危机来袭,经济增长率从令人目眩的13%开始下跌时,北京的对策是大规模扩大信贷和启动庞大的刺激计划。这些因素导致了危险的失衡。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解决方案显而易见:削减信贷和投资,开放经济,刺激国内消费。换言之,停止对国有大型企业和出口商的袒护,鼓励中国民众把更多的钱花在国内。但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指出,工资贬值的速度超过了GDP增速的放慢,所以中国人也许会发现很难立即增加消费。更重要的是,过去10年中的大量投资和信贷已经让企业、产业及部门得到庇护,它们将抵制任何改革。

  文章指出,北京最大的一个优势是它能够持续和诚实地分析自己的经济。事实上,北京的新领导层原本是可以作出这种批判的。2013年3月上任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阐述的改革包括实现重要经济部门的市场化,减少政府的角色,并采取促进国内消费的刺激措施。问题是这些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在反对声浪上升的情况下——而且这样的反对声浪肯定会上升,这些改革能否得到执行。

  文章说,改革在任何国家都是困难的——从意大利到印度都能看到这一点。改革常常意味着为了避免长痛而忍受短痛。多数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的经济增长在过去几年里都已放缓。在几乎所有的案例中,原因都是一样的。当它们的经济欣欣向荣时,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回避艰难的决定。中国曾经是这条规律的一个例外。但是现在它面临着自己所遇到过的最大考验。如果考验不合格,那么中国将会沦为又一个其发展模式只能管用一时的新兴市场。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