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陈光文:印度在中印边界增兵9万人摆姿态?

2013年07月22日08:28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印度组建新的山地打击军的计划,其实早就在数年前就开始了,只是到今天才算正式开始组建。印度组建这支具有特种作战能力的打击军,目的是一旦中印之间发生冲突,就可以及时对中国作出反应,甚至可以深入中国西藏境内对中国进行打击。

据《印度时报》7月18日报道,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17日批准在印度东北部同中国的交界地带,增加一支山地打击军。这将是印度第四山地打击军,也是唯一一支在山区丘陵地带执行攻击任务的部队。这支山地打击军预计需耗资6400亿卢比(约142亿美元),而整个队伍的组建需要耗时7年。这支山地打击军以及同时组建的两支独立步兵部队和两个独立装甲旅,将拥有超过9万军人,其总部设在西孟加拉邦的巴纳格尔,印方希望以此扩大与中国的战力差距。该打击军将拥有两个驻扎在高海波地区的师,以进行快速反应,这些力量将首次赋予印度在发起袭击的情况下对中国西藏自治区启动攻击行动的能力。

印度组建新的山地打击军的计划,其实早就在数年前就开始了,只是到今天才算正式开始组建。印度组建这支具有特种作战能力的打击军,目的是一旦中印之间发生冲突,就可以及时对中国作出反应,甚至可以深入中国西藏境内对中国进行打击。但是,刚刚在不久前,印度国防部长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两国还达成了缓解边境紧张局势,两国军队之间进行军事演习的协议。现在,印度又急不可耐的通过了针对中国的建军计划,实在是难以理解!

其实,中国如今进入史无前例的崛起过程之中,这个崛起的过程其实是走出大陆国家,进入海洋国家的过程,也就是说,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向东向大洋方向,没有也无意在陆地上与任何国家为敌。同时,中国如今的战略对手,既非日本也不是印度,而是对中国现实威胁最大的地球传统霸主——美国。但是,令中国无比苦恼的是,东有日本南有印度,都像是中国的世仇,他们本来没有做中国对手的资格,但是他们仍旧上赶着来自动进入这个位置,都想有什么巨大好处一样,以把中国当作对手为荣!

本来印度与中国之间隔着天然的地理屏障——喜马拉雅山脉,这使得中国在考虑任何南向战略时,都不得不犹豫再三。按说,印度也应该如此,他在考虑对中国发动攻势时,也应该考虑到地理因素所带来的困难。但是,我们错了,印度不但自行把中国作为主要对手,而且毫不顾忌天然因素的影响,拿定主意要与中国进行一场战略较量。更奇怪的是,印度人似乎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印度军队可以轻易击败中国!甚至可以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下,具备同时击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能力!这种思维不是疯了,就是印度人对世界的认识实在太过天真!

对于印度的不切实际想法,国际社会大都一笑置之,因为当年在中国建国不久而且补给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中国曾在1962年干净利落的把印度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但印度还不吸取教训,不但在印度政府内部,特别是在印度军队里面存有一股势力,就是想与中国再较量一次,印度人不相信还能再次输给中国!而且随着近年来印度在核导弹、核潜艇、航母与先进战机等方面不断发展,印度的这种想法越来越浓!但是,印度人似乎看不到中国的军事实力,那可是比印度强大不知多少倍,印度根本就很难与之相提并论的世界级军事力量!

但中国仍然是在尽力促成中印之间的和平共处,虽也相应加强了在中印边境的军事部署,但是,中国对于印度的挑衅还是尽量予以安抚,毕竟,急于向东在海上实现突破的中国,可不想给自己在陆上在大后方留下一个隐患。因此,尽管中国呼吁与印度发展新型态军事关系,但印度仍有意对中国加强攻击性军事能力,这里面或许也有投机取巧的意思。印度认为,中国正专注处理东海和南海争议问题,此前的和谈是对印度展现怀柔姿态,也就是中国可能对于印度在喜马拉雅山麓的不合理领土要求予以容忍。但是印度再次错了,如今正在全力崛起中的中国,是不会再容忍流失任何一寸国土的,不论是海上还是陆上,这是毋庸置疑的!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准备组建的山地打击军将会接受专门的山地作战训练,而且其作战战术师承俄罗斯,并装备采购俄罗斯的主战坦克、装甲车、步兵战车、卡车以及轻型直升机、攻击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也将装备采购自美国的M777型榴弹炮,C-130J战术运输机和C-17战略运输机,从而组合成一支高机动猛火力并适应酷寒地域作战的山地打击军。届时,这支部署在和中国接壤的阿鲁纳恰尔邦(即我藏南地区),以及查谟与克什米尔邦的高海拔地区的主力部队,将是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的印军主战力量,从而大幅改善印军在中印边境地区的落后局面,并由此对中国形成逼压之势!

(注:本文转载自“陈光文--凤凰博客”,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