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中原招商华商创新成渝滚动

海外网>>评论

周新城:世界上没有一种价值是普世的【5】

2013年10月10日15:51|来源:《红旗文稿》|字号:

摘要:鼓吹抽象的民主的人,实际上是把资本主义的民主(具体说来就是美国式的民主)当作是普遍适用的、纯粹的民主,然后要求我们实行这样的民主制度而已。

四、 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普世价值”

有人提出,抽象的民主、自由、人权、正义、平等、博爱是体现了人的本性的“普世价值”,必须实行。有人甚至喊出“解放思想就要确立‘普世价值’”的口号,主张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文化方面的理论创新,都必须以“普世价值”为尺度,跟国际上的民主、宪政等主流观念接轨。有人断言:人类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的现代化。

从理论上讲,有没有“普世价值”?

要回答有没有“普世价值”,先要对“价值”以及“普世性”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在日常生活中,“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和作用。一件事物对我有意义、有效用,它就是有价值的,对我没有意义、没有效用,它就是没有价值的。“价值”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意义、效用的判断,它是一种观念。所以,“价值”是人们头脑里的东西,它是客观事物的性能在人们头脑里的一种反映。

“普世”有两种含义。一是从横向来看,是指价值的普遍适用性,即这种价值观念适用于所有的人,不管哪个阶级、哪个人,都赞成并实践这种价值。如果某种价值观只有一部分人赞成,另一部分人不赞成,那就不能叫作“普世”的。二是从纵向来看,是指价值的永恒性,即这种价值观念,适用于任何社会,不管哪种社会经济形态,都持有并适用这种价值观念,它不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如果某一种价值观,只适用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而不适用于其它社会经济形态,例如只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那就不能称之为“普世价值”。主张“普世价值”的人,都认为“普世价值”来自人的本性,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或者是上帝给予的,亘古不变,理应如此,不能违背。如果条件变了,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那就说明它不是“普世”的,而只是某个历史阶段特有的价值。

按照这样理解“价值”和“普世性”,应该说,世界上没有一种价值是“普世”的,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普遍适用的、永恒的价值。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为什么不可能存在“普世”性质的价值呢?其理由至少有这样两条:

第一,价值观念从来都是具体的。同一种事物,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和作用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因人而异。这是因为,人的基本特性是社会性,人是在社会中进行生产和生活的,脱离社会的个人无法生存。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必然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由于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一样,追求的利益也不一样(在阶级社会里就形成不同的阶级),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种事物的价值判断必然也是不同的。对同一件事情,一个阶级认为是有利的,而与之相对立的阶级却认为是不利的,这种状况在阶级社会比比皆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超越阶级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普世价值”,或者叫“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某些人使劲鼓吹的“普世价值”,并不是、也不可能是“普世”的,其实就是西式的价值、特别是美国式的价值。把特定的价值观念冒充为“普世”的价值观念,这种手法很能迷惑人:一宣布是“普世”的,不明底细的人,谁还会反对呢!

第二,价值的内涵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判断,是一种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的内涵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价值观念的内容、人们的价值判断的标准,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下,人们赋予同一个价值观念以完全不同的内涵。也就是说,价值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的、不变的。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没有普遍地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永恒的价值。鼓吹“普世价值”的人是历史唯心主义者,他们不是根据社会经济关系来确定价值的内容,而是倒过来,预先先验地确定了某些价值观念是“普世”的,然后根据这些“普世”的价值观念来判断现实社会的是非对错,进而要求按照这些“普世价值”来安排社会关系。其实他们所主张的抽象的、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世价值”,并不是人的本性,也不是上帝赋予的,而是由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资本主义的价值标准当作某种普遍适用的、永恒的东西,用它去衡量其他社会、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怀有政治目的的人鼓吹“普世价值”,其目的就是要求按照美国式的价值标准来改造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可见,抽象的人性论就是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各种观念、思想(例如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等),看作是普世的、永恒的,是“上帝赋予”的,是“天赋人权”,是人的本性,或者是人的“类本质”,适用于一切社会,也适用于任何人,然后要求按照这些观念、思想来改造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他们那里,不是社会经济关系决定观念、思想,而是先有了一定的观念、思想(这些学者从来不解释这些观念、思想是从哪儿来的,仿佛是天生的,无需解释来路,这有点像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切社会经济关系应该是根据这些观念、思想来决定和安排,换句话说,是他们所赞同的观念、思想的外化。符合这些观念、思想的,就是对的;不符合,就是错的,就要改掉。历史的真实面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头足倒置的。

原标题:对抽象人性论的危害应有足够认识

(责编:牛宁)

分享到:

民主 普世价值 历史唯心主义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医院中药房老鼠扎堆 老中医:这就像狗爱肉骨头

学生与老师偷偷发展师生恋 师母装监控搜证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北京十月底前未办理资格认证将暂停社保待遇

崂山逃票地图太坑人 走野路三大学生跳崖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