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14日03:13|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字号:
第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有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转嫁成本,没有环保设施,降低环保标准,随意排污,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外部不经济行为换取企业的一己私利。
第七,伪劣欺诈、发不义财。有的企业大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不仅坑了消费者,也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上述做法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问题的严重性不只如此,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因为这些企业一时产值增加、规模扩大,就认为它们具备了强大竞争力,纷纷将这些企业评为先进,奉为榜样。
企业的正竞争力是企业的本质竞争力,即在信用的前提下,通过创新推进、效率提升途径,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企业的本质竞争力主要由信用、创新、效率三方面构成。企业讲诚信、有效率、善于创新才能赢得消费者,获得真正收益,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才能提升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这是企业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企业的负竞争力并不是真实的竞争力,只不过是不择手段的攫取财富罢了,这是在损害、消耗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缺乏竞争力则是指企业在创新、效率方面与先进者比较存在差距。误区比差距离真理更远、离目标更远。企业“施展”负竞争力比没有竞争力危害更大,到头来只能是害人害己。(孟宪忠)
![]() |
(责编:张婷)
企业,竞争力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