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15日08:39|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这是一个粉丝经济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小时代 |
某评论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微博口水仗,而是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小时代》目标受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从双方之间的论战中读者也能看到,双方不在一个时空里对话。从一开始,某一方并不是电影《小时代》的目标受众,而这部电影的目标受众群体,则无一例外的站在郭小四的战队里摇旗呐喊,好不热闹。
粉丝经济的脆弱性
粉丝经济从一开始就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础之上。非理性是人类的天然选择,但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非理性因素会逐渐减少,当人们决策日益理性化,对偶像的崇拜也会大幅减少。以小米为例,粉丝经济成就了小米,那么小米会不会败于粉丝经济呢?当然,一个品牌的成功有着很多因素,粉丝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但粉丝之于小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米的粉丝会不会大量减少?如果真是这样,小米还能继续前进吗?
笔者的答案是小米的粉丝不会减少,小米未来的驱动力还将是粉丝经济。理由如下: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小米的粉丝群体,这是一个舍不得买苹果、三星的群体,但他们对手机品牌和性价比都有着很强的需求。这个群体也是目前中国社会中大量存在的农名工和所谓城市白领的交叉群体,短期内,这个群体不会大量减少,而是会在一进一出中保持相对的平衡,也就是说,即时一部分米粉转移到其他手机品牌或平台上,也还会有一些新鲜血液补充过来,总量还是相对稳定。
其次,互联网会放大米粉的聚集效应。小米的成功得力于互联网营销的作用。而随着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发展,粉丝经济的土壤依然还很肥沃,这对小米的粉丝来讲,无疑还是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只要品牌能和这些粉丝保持一定互动,在互联网的集群效应作用下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时代或者郭敬明粉丝经济模式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当这些郭敬明粉丝成年之后,他们还会继续追逐小四的小说吗?答案并不难寻找,毫不夸张的说,很多吐槽电影《小时代》的80后,十有八九曾经是郭敬明的粉丝,而当他们踏入社会,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时,他们也开始反思曾经在郭敬明小说中描述的所谓生活是否真实。从这个角度来讲,郭敬明很难改变时间之于粉丝的意义。
而在国外,如《星际迷航》、《超人》这类电影或漫画都对粉丝们产生了及其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很多人的少年时光被这类作品所影响,并热爱终生,其中最极端的代表群体就是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那群科学家们。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郭敬明的作品无法让粉丝们得到长时间的承认,我们当然不能马上得出该作品肤浅的结论,但至少,可以有些底气的承认,该作品不算伟大的作品。
的确,一如小米的粉丝平衡机制。郭敬明的粉丝圈也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平衡。但小米毕竟是一种商品,它所提供的价值是实用和功能,而郭敬明的小说理应是一种文化,或许,一开始这就是一种讲究实用和功能的商品,而非文化。也或许,郭敬明早已不是一个作家了。
互联网的小时代
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的部落化、现代社会的解构部落化以及网络社会的新部落化三大阶段。部落化是小圈子社会的重要特征,原始社会由于通讯交通不便,使得社会只能在一个小圈子里交往。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探索的范围不断扩大,通讯、交通工具也有了较大发展,促使地球上的人们开始走出自己的“部落”,成为世界人。而20多年前兴起的网络社会,一方面极大了降低了沟通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长尾效应的存在,从而重新让人类重新进入小部落社会。互联网的新部落,更多的是建立在兴趣之上,早期互联网的BBS,就是部落集合。人们在上面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某个话题下共同发言的网友其实就构成了一个小部落。
![]() | ![]() |
(责编:牛宁)
粉丝 部落化 美剧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