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未完成:从《小时代》看粉丝经济学

2013年10月15日08:39|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这是一个粉丝经济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小时代

电影《小时代》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中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电影,票房成绩也在节节上升,泛滥的口水与疯狂的收入几乎成正比,这已然成为中国电影今年的怪象之一——越是观众口中的烂片,越有票房。然而小时代的火热却和今年其他几部观众心目种的烂片如不二、富春山居图不尽相同。对小时代热的观察,除了最基本的文化层面的分析之外,郭敬明个人的粉丝经济学以及中国互联网特有的用户特性则让这部电影的火热有了更多解读的空间,更重要的是,粉丝经济与互联网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威力,从而为电影的走红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这远比讨论电影的剧情与价值取向更有意义。

小时代的粉丝经济学

粉丝经济是大众传媒的制造物。在英国学者克里斯·罗杰克看来,粉丝经济满足了人们在教堂之外追求偶像的欲望。他在《名流》一书里写道:“随着上帝的远去和教堂的衰败,人们寻求救赎的圣典道具被迫坏了。名人和奇观填补了空虚,进而造就了娱乐崇拜,同时也导致了一种浅薄、浮华的商品文化的统治。”从个人品牌到企业品牌,一代代偶像在大众传媒的生产线上不断推陈出新,从生理到心理上满足受众的需求。

互联网的发展成为助推粉丝经济发展的另一大动力。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批研究粉丝文化的学者,像亨利·詹金斯以及约翰·菲斯克提出一个观点:粉丝不单单是个体消费者,他们是一批比个体消费者更主动,更愿意去创造的一群人。这批人在互联网的模式下显得更加从容和自在。早年间,《星际迷航》的粉丝们为该故事的中一些明暗线索作注解,以使故事更好读;在中国,自超女时代开始的粉丝经济愈演愈烈,其中,以李宇春为代表的“玉米”团体一度成为中国娱乐圈特有的现象,这也不难理解后来几年李宇春接连出现多部影响力很大的电影,尽管都是近乎边缘角色的人物,但强大的粉丝支持,还是促使这些电影成为当时热议的话题。

(责编:牛宁)

分享到:

粉丝 部落化 美剧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云南被官员强奸幼女常做噩梦 醒来一直哭

民国火车车厢分等级 郭沫若坐不起头等车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昆明“飙车党”开豪车飙车肇事 司机当场死亡

崂山逃票地图太坑人 走野路三大学生跳崖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