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2月13日14:02|来源:海外网|字号:
国民党执政:无法扭转台湾学生根深蒂固的“两岸两国”观念
2008年中国国民党再度执政,但独化教科书并未因此而改善。不只历史科因袭原有教材,地理科的地图将台湾与大陆之间标注“国界线”。公民科的课本同样问题丛生,例如内容谈及钓鱼岛主权争议,非但未交代日本无理占据钓鱼岛,反倒引导学生将该问题思考为三国纷争(中、台、日)。又如教科书谈到国家与政府形式,仍比照过去,将“我国”列为民主政体,将“中国”列为独裁政体;并设计问题,要求高一学生讨论“为什么中国有成文宪法,却没有被列入宪政民主国家?”再如教科书以不小的篇幅,论述了“中国武力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并钜细靡遗地列出“中国武力犯台的可能模式”:“以飞弹攻击台湾”、“封锁台湾对外交通”与“突袭占领”等,并搭配一张飞弹照片,辅以图说:“目前中国瞄准台湾的飞弹已达千枚以上”。我们不得不问,这究竟是课本,还是剧本?
马英九执政之初,当时“教育部长”郑瑞城公布沿用扁政府时期修订的《2009课纲》,引发学界与社会舆论的不满与批评。后来“教育部”暂缓实施国文与历史两科课纲,暂时沿用《2006暂纲》;其他科使用《2009课纲》,但往后延一年才正式上路(因此《2009课纲》直到2010学年度才施行)。为研拟国文与历史新课纲,教育部组成课纲小组,但成员多数仍为扁时代原班人马。
《认识台湾》(历史篇)内文
2010年当时“教育部长”吴清基改组课纲小组,历史课纲修订直到2011年上半年才完成并公告,预计2012学年度施行,称为《2012课纲》。《2012课纲》虽然仍维持“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的叙事顺序,但主要有以下五个修订部分:(一)说明三国时代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二)加入日据时代台湾同胞参与祖国大陆抗日的内容;(三)课纲中注明中国史在1949年之后之所以只写中共的历史,是因为中华民国的部分已经写于台湾史之中;(四)删除“台湾地位未定论”内容;(五)中国史课时增加为一个半学期。《2012课纲》出炉后,各家书商不愿大幅度修改课本内容,将旧课本简单修改送审,居然还有版本称日本侵华战争为“圣战”,称台湾慰安妇是“自愿”的。
台湾高中历史课本,称慰安妇是“自愿”的
马政府对于课纲的修订,事实上无济于事。因为教材的编写,以及事后的审查,基本上仍被独派所掌握。例如目前负责审查教科书的“国家教育研究院”,其中高层还包括了杜正胜担任“教育部长”时代的主任秘书,以及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任台北县长时代的教育局局长。2013年9月开学前,有3个新版本历史教科书送交审查,因其内容使用“明郑”、“日据”、“中共”等词,以及称台湾为“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社会”等理由,便遭到“国家教育研究院”辖下的教科书审查委员会封杀。
台湾教科书“拨乱反正”: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如今台湾的课纲争议再起,根据台湾“教育部”在今年1月13日“课纲微调公听会”上提供的资料,“同心圆史观”的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论述顺序并未更动,主要是更动几个关键用词,例如将“荷西治台”改为“荷西入台”,将“郑氏统治时期”改为“明郑统治时期”,将“日本统治时期“改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重新纳入“台湾光复”。同时,新课纲也要求写进清廷治理台湾期间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省份,以及日据时期台湾人民遭受日本统治者的剥削与挤压,也要求说明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对台湾的影响……等等过去被扭曲的史实。
如果不知道李扁执政将近20年的时间内,对于台湾各级教科书所动的手脚,很可能就会误以为马政府两次的课纲调整,是在强行侵犯台湾原有的历史记忆与认同。问题在于,现在台湾社会高涨的反对调整课纲的情绪背后,反映出来强烈的所谓“台湾主体意识”,真的是原来就素朴的存在着?还是其实也是被建构出来的呢?
马政府两次课纲调整,与过去李扁所推动的教科书“台独化”相比,根本是小巫见大巫。这次民进党从上到下高声抨击课纲微调,南部绿营执政县市首长更扬言要抵制新课纲与新教材,但是民进党根本没有批评的资格,如果没有过去李扁将台独建国理想强加于教材书写,今天也就没有课纲微调的问题。民进党应该做的,不是批评,也不是抵制,而是加速台湾制宪建国的进程,等到哪天台湾国成立了,也就顺利成章可以推出属于台湾国的教科书,要怎么反共反中反华或是亲美亲日,自然就没有阻力了。
同样的,现在对于课纲调整强烈反弹的独派学者,其实不必以悲情或是打出学术中立的大旗来包装立场,也不必用低级的出身论或学历论来指责参与课纲调整的学者。众所周知,近20年来,独派掌握台湾文史学界的学术资源,以立场来决定学术的走向以及评断学术成果的标准。当前这些学者的反弹,不过是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逐渐融合趋势的焦虑,深怕既得利益在两岸整合过程中有所损失。
这次课纲的微调,只是台湾教科书问题的冰山一角,2014年即将上路的“12年国教”,其课纲制订与教科书编写才是真正的战场。说得再白一点,课纲与教科书之争,不是低层次的“蓝绿恶斗”(更何况这次国民党内部几乎无人出面为课纲调整辩护),也不必拿课纲调整会影响学生准备考试的方向等理由来转移焦点。说穿了,课纲与教科书之争就是政治问题,也就是国家认同之争,更是立场之争,是要站在侵略者、殖民者与台独的立场,还是站在反侵略与反殖民的人民立场?台湾社会对于课纲调整的反弹,正好说明了台独史纲经历若干年的发酵,已经取得了现阶段的胜利。课纲调整“拨乱反正”只是第一步,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而接下来应该寻求建立新史观的可能性,构建一套两岸之间与东亚地区共同的记忆与史观,以新的共同史观来因应新时代的挑战。
![]() |
(责编:于川)
叙事顺序 台独 1983年 历史教科书 教科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