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财经>> 正文

张方远:台独历史教科书是怎样炼成的

2014年02月13日14:02|来源:海外网|字号:

 

2012年上路的各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

2012年台湾各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

海外网2月13日电 据观察网报道 近来台湾政坛与社会闹得沸沸扬扬的高中课程纲要(简称“课纲”)争议,其实已非第一次。从李登辉执政时代1997年强行推动的国中(“国民中学”的简称,即大陆的初中)《认识台湾》教科书以降,将近20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政党轮替”,教科书的争议未曾停歇。教科书是当权者意识形态的重要传输管道,因而成为蓝绿两党的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可见,教科书问题从来不是单纯的客观历史事实之争,在根本上就是政治问题——在台湾就表现于国家认同与史观立场的对立。

一般认为,当代民族国家的教科书系统,是在日据时期传入台湾。日本殖民末期,为配合殖民母国的全面侵华与战争动员之需,殖民当局在台湾开始推动无孔不入的“皇民化运动”,教科书当然也不例外,目的在于将殖民地台湾人民改造为盲目崇拜日本天皇、为天皇牺牲的臣民奴才。

台湾反共意识形态的滥觞:“国编本”教科书

1945年台湾光复、重新复归祖国,原来的皇民化教育转变回民族教育,也就是国民党式的中国民族主义教育。经历一段磨合期之后,台湾的各级教科书均由“国立编译馆”负责编纂(称为“国编本”),推动反共民族主义教育,通过教科书将台湾打造成为“反攻大陆”的坚强堡垒。

例如小学《国语》课本有一课《先总统 蒋公小的时候》(以前台湾的公文书或是一般文章,提到“国父”与“蒋公”都一定要“挪抬”),课文如此描写“伟大的 蒋公”:“有一天,他到河边去玩,看见河里有许多小鱼向上游。因为水太急,几次都被水冲下来,但是小鱼还是用力向上游。”“蒋公看了,心里想:‘小鱼都有这样大的勇气,我们做人,能不如小鱼吗?’”“蒋公从小就做事快,不怕难,又有勇气,所以长大了,能为国家做许多事。”这篇课文成为流传于台湾社会的“ 蒋公看鱼逆流而上”的“励志神话”。

还有另外一篇经典课文《没有太阳的地方》:“自从民国38年共匪占据中国大陆以后,……大陆上的同胞一直过著贫穷不安的日子。他们好像住在黑暗森林里,看不见阳光,对将来没有希望。到过中国大陆的人,都说那里是一个‘没有太阳的地方’。……满眼破旧的样子,一点新的建设都没有。”再加上国民党街头巷尾的口语宣传:“大陆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下”、“在共匪的暴政下,大陆同胞只能吃树皮、啃树根来裹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湾代代相传对大陆的偏见有其历史根源。

台湾“国编本”教科书《先总统 蒋公小的时候》

台湾“国编本”教科书:《先总统 蒋公小的时候》

台湾“国编本”教科书《没有太阳的地方》

台湾“国编本”教科书:《没有太阳的地方》

1988年蒋经国病逝,李登辉掌权后仍沿用根据1983年订定的高中历史课纲而编写的国编本教科书,课本称北京政府为“匪伪政权”,称毛泽东为“共酋”。为了突显国民党才是中国的“法统”,教科书称大陆为“敌伪”,强调“中共统治大陆以来,倒行逆施,实行共产制度,实已违反世界潮流”、“共产制度的消灭已成定局”。

中国国民党籍的“总统”李登辉,在党政军权力稳固之后,再加上其背后有本土新兴资本家支持,在政治经济结构上开始出现至今仍为人诟病的“黑金”体制,并逐步推动“台湾国族”建构工程,第一步就是“独台”化。1994年李登辉对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表示:“生为台湾人的悲哀”,“中国、中国人都是模糊的概念”;同年发生“千岛湖事件”,李登辉又放言:“中国是‘土匪’”。李登辉的“独台”工程是有步骤的,先是称“中华民国‘在’台湾”,接着又推动“总统”由台湾全民直选,并将“台湾省”虚级化(称为“冻省”或“精省”)。在教育方面,李登辉为贯彻个人意志,特意拔擢主张“同心圆史观”的历史学者杜正胜,两人联手改造中学社会科教材的史观论述。

马英九执政将近7年,各级学校教科书仍充满浓浓的杜氏“同心圆史观”。什么是“同心圆史观”?按杜正胜1997年的文章《一个新史观的诞生》所称:“以台湾为中心,一圈圈往外认识世界,认识历史”,“由内到外,从乡土史、台湾史、中国史、亚洲史到世界史,循序渐进”。

杜正胜的“同心圆史观”,以学术的名义,做为台湾国族建构工程的有力背书,将国民意识形态转型为脱离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杜正胜自己也说,他的“新史观”是要“对台湾现实处境和未来提供方针”,“摆脱大中国意识的笼罩,努力建立台湾的主体意识”。杜正胜认为:“台湾的中国人既已承认中共政权,不再自命为中国的正统或中国文化的主流。而政治上,不论‘台湾国’或‘在台湾的中华民国’,都是独立的政治实体”,“政治上与现在中国大陆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

《认识台湾》教科书横空出世:反共、反中、亲日三位一体

“同心圆史观”的首次实践,就是1997年李登辉与杜正胜共同主导出台的国中《认识台湾》教科书,此后教科书中的台湾史部分自中国史独立而出,至今教科书仍维持着“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的论述顺序,台湾史的地位也由地方史上纲为“国史”。这部《认识台湾》教科书,历史篇将台湾史分为“史前时代”、“国际竞争时期”、“郑氏治台时期”、“清领时代”、“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与“中华民国在台湾”等阶段,不分本质,将荷兰、西班牙、清朝、日本、中国均视压迫台湾人的“外来政权”。同时美化日本在台殖民统治,不再称之为“日据”,强调日本为台湾带来“工业化”以及“守时”、“卫生”、“文明”等“现代化”,避谈其中的剥削与民族差别待遇。并且淡化台湾人前仆后继的抗日与光复运动,以“接收台湾”取代“台湾光复”。全书最后也不忘赞扬“落实民主法治”的“台湾经验”,“是中华民国面对中共的威胁却始终屹立不摇的要因”,以此凝聚台湾人民的“生命共同体”意识。

《认识台湾》(社会篇)内文

《认识台湾》(社会篇)内文

在历次的教科书争议中,很多人只将目光聚焦于历史科或国文科,而影响也很深远的公民社会科却往往遭到忽略。某位曾任高中公民与社会科课纲编撰委员的社会学者,曾投书指出:“历史科目前大体上仍然是根据‘实证论’的知识系统,因此会把意识形态寄托于相关‘史实’的选择与诠释问题去进行争辩。但是‘公民与社会’并不须要这样。因为‘公民与社会’不但不须要刻意隐藏意识形态,反而根本就是关于现代公民教育的有关的意识形态的问题。”上述这段话就反映在《认识台湾》(社会篇),教科书开宗明义即指出台澎金马是一个“实质上的命运共同体”,“国际上逐渐习称‘台湾’”。

(责编: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叙事顺序 台独 1983年 历史教科书 教科书问题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北影学霸校花爆红 中国各校校花美貌大PK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