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商城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2014-07-02 06:57: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清华大学教授颜宁
中国在影响创新能力的各个方面都在快速进步,而且在某些方面具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优势,如丰富的人力资源、充裕的资金保障,因此,尽管中国目前距创新先进国家尚有一定差距,但正如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中国创新能力步入先进国家显然只是时间问题,“中国缺乏创新能力”可以休矣。
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制造”,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中国创造”走了多远。
今年4月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颜宁及其团队,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了新成果,朝“饿死癌细胞”迈出了重要一步。这项研究,实际是关于一个名为“GLUT1”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在人体中,它专门负责将能量的来源——葡萄糖——运送进一个个细胞里。形象地说,GLUT1就像一道“门”,能量得从这扇“门”里进来。
这个团队目前的成果就是摸清了这扇门的样子,即通过把这些葡萄糖转运蛋白们捉起来、攒在一处,进而从上千万个一模一样的蛋白组成的晶体身上摸索出它们的模样。“饿死癌细胞”的机理在于,癌细胞消化葡萄糖所能产生的能量,不到普通细胞的15%,因此,癌细胞需要更多的葡萄糖转运细胞来帮它输入能量。在摸清了GLUT1晶体结构之后,根据其工作机理对癌细胞实施人工干预,也就成为可能。用“人话”说,即用一个塞子把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门”堵住,让癌细胞没“饭”吃。
尽管“饿死癌细胞”的最终实现恐怕还需要二十年,这项成果还是得到了美国科学院院士、转运蛋白研究专家罗纳德 卡百克的盛赞:“学术界对于GLUT1的结构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之久,而颜宁在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了GLUT1的晶体结构,从某种程度上说,她跑赢了过去50年从事其结构研究的所有科学家。这也是至今获得的第一个人源转运蛋白的结构,并代表了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
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成果背后,是清华的一个年轻的科研团队。团队领头羊是两位“大侠”。导师颜宁,今年37岁,2007年从普林斯顿大学回到清华担任教授,以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成果于2009、2012年两次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重点引用,并入选201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被《人民日报》形容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杰出的青年科学家”。
另一位“大侠”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2010级“80后”博士生邓东,他曾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Cell Research、Cell Reports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今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刚刚开始博士后研究。
![]() |
转运蛋白,创新思维,中国创造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