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2年11月29日08:21|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摘要:白酒生產環節會混入塑化劑,其他食品的生產線上是否也存在同樣的風險?別讓其他食品因塑化劑重蹈覆轍。 |
白酒塑化劑風波使公眾對食品安全本已脆弱的神經,再次受到刺激,對塑料制品疑慮重重。婆婆把家裡的塑料杯子、盤子都換掉了,盛油的瓶子也換成了玻璃制品。連上小學的侄女看著裝餅干、話梅的塑料容器也頗有意味地說:“塑料制品是把雙刃劍啊!”
此次白酒塑化劑超標與前次始於台灣的故意添加不同,屬於生產過程混入。雖非主觀惡意,但也表明對生產過程質量管理不嚴,對於食品生產環節可能潛藏的塑化劑超標隱患缺乏有效控制。那麼,白酒生產環節會混入塑化劑,其他食品的生產線上是否也存在同樣的風險?
在塑料制品大行其道的今天,塑化劑超標風險可謂無處不在。塑化劑是一種高分子材料助劑,廣泛用於提升塑料制品的柔韌性。它不溶於水,易溶於油脂和醇類。去年,源起台灣的塑化劑問題讓我們第一次認識了這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可能傷害到我們的消化系統、生殖系統,甚至導致基因突變,引發癌症。此后,相關部門緊鑼密鼓地開展研究,確定有關標准,為監管提供了依據。
客觀地看,在經歷了一次次食品安全風險之后,有關監管部門的職責清晰了,相關的檢測標准逐步健全了,對問題食品的排查迅速到位了,對責任人的處理嚴厲了,誠信體系和舉報制度也陸續建立了。但是這種處置方式還僅停留於一時一事,著眼於盡快消除眼前的麻煩,對原因的查找和認識也僅僅局限於出問題的某一種食品。還做不到深究問題的根源,徹查可能波及的其它食品,防患於未然。比如,塑化劑具有脂溶性,那麼廣泛用於食用油的塑料桶、塑料瓶是否安全?食用油中的塑化劑含量是否符合標准?
公眾對塑料制品的疑慮不僅限於此,一直以來,與食品相關的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問題就時常被提及:可用於盛裝食品的塑料袋和非食品用的塑料袋在市場上沒有嚴格區分,更少明確提示,尤其是一些小攤小販,盛裝食品的塑料袋更是來源不清。日常用的塑料餐具中,不可用於微波爐的也難見相關安全提示。而一些專供兒童用的塑料餐具是否安全合格也無從問津。這些問題在實際生活都因缺乏相應的嚴格管理措施而讓人一頭霧水。
建議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以此次白酒塑化劑超標為契機,詳查各類食品生產過程,查找共性問題,列出可能的風險點,並通過認真檢驗,一一排查,盡早履行告知義務,盡快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別再讓其他種類的食品因塑化劑重蹈覆轍。這既是給公眾的一粒定心丸,也能讓監管工作處於積極主動的地位,避免因忽略一個個看似零散、孤立的小問題,而釀成系統性風險。
(責編:李文慧)
塑化劑,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