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熊建:譴責“到此一游”不必捶胸頓足

2013年05月27日08:09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不少華人的文明修養亟需提高,但是這個過程無法一蹴而就,不少民族都曾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著。現在國人的文明程度已經大有進步,可惜文明的進程依然遜色於GDP的增速。

刻有“丁錦昊到此一游”字樣的埃及盧克索神廟浮雕

埃及盧克索神廟被中國游客刻上了“某某某到此一游”,雖然游客方面已經道歉,可由此引發的對國人旅游陋習的討論還在持續發酵。有人借此事件歷數華人在海外的不文明行為,翻出大聲說話、隨地吐痰、不愛排隊等舊帳鞭尸。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捶胸頓足,所謂的陋習也有其發展邏輯,應該理性看待。這種“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的做法在我國似乎成為傳統。無論是長城古磚亦或古樹名木,被刻上“到此一游”的現象似乎早已見怪不怪。古時那些“引領風尚”的達官顯宦、詩人學者等,每到一處就喜歡刻下自己的“墨跡”。

現如今,旅游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休閑選擇。物質豐富之后的人們開始走出家門,甚至跨出國門,各國旅游景點越來越多的出現了華人的面孔。買機票去旅游已不是難題,而能否文明鑒賞古跡,卻依然待解。

不可否認,有些國人的旅游需求確實不高,檔次低,換句話說就是——不會旅游。“上車睡覺、下車撒尿、走街串巷、排隊照相”成為不少人旅游的主要內容。去過一處名勝,對背后的歷史不知道,對承載的文化內涵不知道,對其藝術價值不知道,走一圈下來,惟有刻下幾筆“到此一游”去顯示自己的“存在感”,而走出國門之后,“到此一游”也隨之漂洋過海。

事實上,現在不少游客隻關心旅行社的報價是否便宜,很少考慮旅游產品設計中所包含的經驗、預訂服務以及售前售后服務的價值。隻願意為機位、酒店、餐食等可感知的物化服務埋單,不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品味旅游帶來的體驗、學習機會。

加上我國旅游市場還不規范,旅行社之間的競爭造成旅行社提供的服務隻重看得見的價格——住哪、吃啥、咋走,忽視看不見的價值,光想著用“零負團費”把人吸引來好去購物。在一個這樣的市場裡,需求層次低,供給水平也低,雙雙對接也還能運行得通,但長此以往,隻能是不思進取、惡性循環。

中國有古語:“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說的是經濟水平提高了,文明程度也會隨之提高。對於“到此一游”、“名揚天下”,我們不能坐視不管。只是“衣食足知禮儀”也需要時間,觀念的變化較之經濟水平的有滯后的現象,有時需要幾代人甚至更多的時間來解決。

不少華人的文明修養亟需提高,但是這個過程無法一蹴而就,不少民族都曾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著。現在國人的文明程度已經大有進步,可惜文明的進程依然遜色於GDP的增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於此次埃及文物刻字事件,我們更需反求諸己,讓警醒與寬容並存。

(熊建,人民日報編輯、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