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張楠之:勿讓“紀英男舉報范悅”成了“太監”事件

2013年07月22日08:44來源:紅網字號:

摘要:可是,有些事拖下去未必有什麼好處。畢竟,大家可以不關注什麼“桃色”,但不能不關心可能存在的貪腐,不能不關心國家公職人員可能存在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

  就原電視台女主持紀英男舉報國家檔案局政策法規司原副司長范悅花巨款包養情婦一事,19日下午,紀再次去國家檔案局詢問對范悅的調查進展,但她吃了閉門羹。而隨行記者提出採訪檔案局的要求時,也再次遭拒。(7月21日《北京晚報》)

  這一事件的“桃色”色彩,增加了公眾的關注度,但事件的關鍵點顯然不在“桃色”上。因為,雖然國家公職人員無論從相應的法律法規還是從社會期望來講,在個人道德上都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但是,擁有情人畢竟更多的是道德問題而非法律問題,與貪腐也不存在必然的聯系,所以,如果僅僅是“桃色新聞”,公眾滿足一下獵奇心理之后,也就很難有追問下去的興趣,媒體也沒有追問下去的責任。

  但是,這一事件顯然並不僅僅是一起“桃色新聞”。按照舉報者紀英男的說法,被舉報者范悅不僅為其租了房子,供應其生活所需,而且“一天給一萬元的零花錢”。如果這些說法屬實的話,單純靠工資收入,沒有哪個國家公職人員負擔得起。那麼,這些支出的來源,或者說,被舉報者范悅收入的來源,也就非常可疑。當然,並不能排除被舉報者有其他合法的收入來源,比如稿費收入、配偶合法收入等,但是,有關部門仍然有責任有義務通過調查來消除公眾的疑問,還被舉報者一個清白,或者給公眾一個真相。

  不過,事件中的“男主角”被舉報之后一直沒有現身,“男主角”所在的單位也拒絕回應記者的採訪,這一切看起來似乎成了舉報者的“獨角戲”。大概無論是“男主角”還是其所在的單位,都是懂得一些傳播學理念的,知道在熱點頻出的當下,哪一個熱點事件都不可能持續熱下去,即使不會迅速被新的熱點事件得取代,也會在公眾那裡激不起興趣,最終退出公眾視野,銷聲匿跡。現實中,一些事件也確實是這樣發展的。當事人都採取了同樣的策略,即,一個字——拖。隻要“拖”的時間足夠長,你就贏了。

  可是,有些事拖下去未必有什麼好處。畢竟,大家可以不關注什麼“桃色”,但不能不關心可能存在的貪腐,不能不關心國家公職人員可能存在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

  當這一事件因為微博實名舉報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之后,就已經不是一起普通的事件,如果從此沒了下文,必然會給公眾留下想象的空間。加之被舉報者有國家公職人員的身份,這種想象很有可能轉向對被舉報者背景、保護傘等背后貓膩的猜測,最終導致對相關部門公信力的懷疑。

  下邊沒有了的“太監”事件,總會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與其讓想象亂飛,不如及時介入調查並且及時向公眾通報調查進展,並且及早給公眾一個讓人信服的結論。這麼做,既有關公眾的知情權,也有關有關部門的公信力,不可以不重視。

  文/張楠之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