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高波:治官先治卡,正人先正己 

2013年05月29日09:11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當今社會,餐飲、健身、美容、娛樂等服務業和商場、會所、俱樂部等發行會員卡,公民以會員身份持卡消費、享受折扣等,既是一種正常業態,也是基本消費權益,原本無可厚非。

  在27日的全國紀檢監察系統開展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要求紀檢監察干部實現自我淨化,向全黨全社會發出實實在在落實八項規定的信號。此前,中央紀委已下發《通知》,要求本系統在職干部職工在6月20日前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種名目的會員卡,做到“零持有、零報告”。筆者認為,中央紀委向自己“開刀”,既是自身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前奏曲”,也為試水“利益反腐”吹響了沖鋒號。

  當今社會,餐飲、健身、美容、娛樂等服務業和商場、會所、俱樂部等發行會員卡,公民以會員身份持卡消費、享受折扣等,既是一種正常業態,也是基本消費權益,原本無可厚非。但會員卡、購物卡等“卡經濟”又很復雜,如借由其費用預付、身份綁定和需求鎖定等功能,可變相成為利益相關人搞利益輸送的“通行証”。收受會員卡之風彌漫社會,不但助長了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還擴大了“藏污納垢”的腐敗土壤。

  一旦官員淪為各色“卡族”,會員卡便極有可能轉化為“禮賄不分”的載體、作風蛻化的媒介和群眾詬病的焦點。近年來查處的大量腐敗案例表明,向官員及其家人“送卡”成了行賄受賄的重要手段。因此,“治官先治卡”,盡管這在某種程度上減損了官員作為公民的消費權益和生活便利,似乎有些“小題大做”乃至“不近人情”,但恰恰拿捏住了當下腐敗治理“四兩撥千斤”的關鍵點。

  首先,“誰來監督監督者”的問題,對反腐敗全局至關重要。紀檢監察系統作為執政黨的“紀律部隊”,“正人先正己、治卡先治內”,充分體現了整風肅紀之決心。對紀檢監察干部乃至其家人來說,“告別會員卡”意味著“利益割舍”。但對全黨而言,腐敗由個案到成風,離不開“奢、亂”兩個字。會員卡雖小,折射的卻是作風建設大問題。打鐵尤需自身硬,“零持卡”不但強化了對腐敗分子的震懾,也樹立了紀檢監察機關的權威。減損小利益,贏得大未來,這正是“治官先治卡”題中應有的象征意義。

  其次,這一舉措表明新時期的腐敗治理從大局著眼、小處著手,正穩扎穩打向縱深掘進。其對反腐敗的實際意義在於:第一,治理范圍從公職人員的工作圈向“生活圈”實質性擴展﹔第二,治理重點從傳統的現金現貨交易向新興的金融衍生工具拓延。用於行賄的具有特定金額或消費權益的會員卡,實質是“金融腐敗”的初級形態。而向充當賄賂利器的商業預付卡、支付憑証等“開炮”,並切斷“卡經濟”背后的貪賄利益鏈條,必將是反腐敗的關鍵一役。這就如同俄羅斯等國把治理官員徇私自肥、國家無法管控的“影子經濟”作為反腐選項,反腐敗不深及利益乃至傷及利益難有所成。究其實質,中央紀委“小中見大”的“治卡”行動體現了觸碰官員利益的決心,盡管它可能比觸及靈魂困難。

  所以,盡管人們不免為“清卡”能否“試水”成功感到擔憂,但“利益反腐”這一關必須趟過,我們更應對未來“零持有、零報告”的行動擴及全黨充滿期待。▲(作者是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