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徐立凡:“地王”敏感症何以難治愈

2013年06月04日08:25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摘要:一種思路是將樓市的行政調控手段引入土地市場。當然,風險也巨大。土地市場,既與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相關聯,也與企業意願和實力相關聯,還和宏觀經濟層面相關聯。僅憑行政調控手段,有可能沖擊到土地的開發和使用效率,沖擊到與房地產業相關的諸多行業,對宏觀經濟起到牽制作用。

  隻有土地市場歸於有序和規范,購房者對“地王”才能脫敏,“地王”們對於樓市價格產生的影響,也才能由理性的市場機制主導

  5月以來,土地市場熱度不減。南方某市一個月內誕生三個“地王”,為一線城市掀起的新一輪“搶地潮”做了醒目標注。

  近年來,每有“地王”出現,就預示著樓市非理性預期的醞釀,和樓市上漲空間的再度打開。因此,“地王”頻現,購房者焦慮,政策面敏感。如何減輕人們的焦慮、實施有效應對?

  從本質看,“地王”的出現是土地招拍挂制度和企業合意的必然結果。土地招拍挂制度決定了,在一般情況下“價高者得”是出讓土地的先決條件,隻要企業有競拍土地的意願和能力,就會產生“地王”。如果“地王”是合規經濟實體意願所主導的,是市場選擇和推動的,那麼是否應該引導、採取什麼手段引導,就需細加思量,否則有可能起到過度干預市場、扭曲市場價格的反面作用,讓調控效果大打折扣。尊重市場,是讓政策意願達到預期的必要前提。

  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對於“地王”現象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各地“地王”的產生,並非全然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一方面,土地招拍挂制度的透明度還不夠,土地招投標流程、評標程序和標准還留有不少人為干預的空間,加大了土地招拍挂的中間成本,使“地王”價格不能真實反映市場價格水平﹔另一方面,過去一段時間,由於對進入土地市場參與拿地者的資質缺乏甄別,一些不以地產為主業的大型國有企業也進入市場,尋求土地增值溢價,導致生產資源的嚴重錯配,催生了樓市價格的非理性上漲。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地王”,必須從嚴治理,否則就可能導致生產和樓市的雙重失序。

  還要看到,“地王”現象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今年土地市場熱度持續升溫,既源於去年以來地產企業資金相對充足后產生的新的擴張意願,也源於企業的投資領域仍然相對狹小,土地市場仍然具有較高投資價值。布局新型城鎮化產生的新的想象空間,又進一步強化了企業在土地市場盈利的預期。

  顯然,治愈“地王”敏感症,不存在單一的、線性的藥方。在樓市調控常態化的情況下,需要引入更多的調控思路。

  一種思路是將樓市的行政調控手段引入土地市場。當然,風險也巨大。土地市場,既與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相關聯,也與企業意願和實力相關聯,還和宏觀經濟層面相關聯。僅憑行政調控手段,有可能沖擊到土地的開發和使用效率,沖擊到與房地產業相關的諸多行業,對宏觀經濟起到牽制作用。

  另一種思路是尊重土地市場的自身意願,並積極解決土地制度存在的設計漏洞,從而減少暗藏其間的非理性溢價,減少樓市泡沫的原發催動力。很明顯,這種思路更能切中要害。這也意味著,既應該積極培育可以讓地方擺脫土地財政依賴症的新財源,又應該對土地市場中的腐敗溢價、人為干預溢價、不合規經濟實體的炒作溢價等,進行有效清理。這也是對於土地制度進行更深入改革的必要前提。

  隻有土地市場歸於有序和規范,購房者對“地王”才能脫敏,“地王”們對樓市價格產生的影響,也才能由理性的市場機制主導,而非恐慌性的想象主導。(徐立凡)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