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人民日報報系言論

[海外版]“大黃鴨”能否領香港走出文化沙漠

2013年06月07日08:31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大黃鴨”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人群來合照,可人們通常把藝術認定為曲高和寡,需要細讀、品味。而鴨子實在普通不過,因而對這隻鴨子的藝術價值作出了否定。

  最近風靡的“大黃鴨”,是香港一家大型商場邀請荷蘭藝術家霍夫曼創作的公眾藝術,希望每個人都能欣賞藝術,與眾同樂。可是“大黃鴨”也引來了一番爭議,這伴隨了你我兒時洗澡時光、隨處可見的橡皮鴨子到底是不是藝術?

  “大黃鴨”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人群來合照,可人們通常把藝術認定為曲高和寡,需要細讀、品味。而鴨子實在普通不過,因而對這隻鴨子的藝術價值作出了否定。

  正如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學顧問歐陽檉博士所說:“有些人覺得‘大黃鴨’庸俗,是因為他們認定它沒有顛覆性,太和藹可親,人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得到歡愉,沒有了高檔藝術和人之間的距離。”

  其實,不管俗不俗,人人都愛“大黃鴨”,跟橡皮鴨子在一起,讓我們回憶起了童年,嘴角浮上了溫馨的笑,這就是藝術獨有的魅力。如同視覺藝術鼻祖安迪·沃霍爾所說:“藝術是屬於每一個人的。”拍賣幾百萬元的藝術品是藝術,在街頭看到的“大黃鴨”當然也是藝術。

  香港曾被稱為“文化沙漠”,現在,香港到處可見類似“大黃鴨”這樣的藝文活動,光是上月底,就有亞洲當代藝術展、國際古玩展、佳士德2013年春季拍賣,以及年度亞洲首屈一指的藝術盛事——巴塞爾藝術展陸續登場。“文化沙漠”不再有人提了,但有人又批評,這些藝術展商業氣息太濃,銅臭味太重,藝術跟金錢走得太近,就變了質。

  和遠離市場的“純藝術”相比,這樣的藝術當然比較“庸俗”,但也正因為它走出了象牙塔,才有了更大的影響力。為期5天的巴塞爾藝術展吸引了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畫廊、博物館和團體, 展出了逾3000名東西方藝術家的作品。據官方統計,入場人次超過6萬。

  近年來,港府大力推動文化藝術基礎建設和活動,各個企業也瞄准了香港文藝發展,推動藝術多元化,也開拓文化產業。香港政府、各非牟利藝術團體,甚至工商界對藝術的貢獻也是不遺余力。

  從中環大會堂的樂團表演,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攝影展覽,到最近西九文化區的充氣“烤乳豬”,都是由政府每年撥款資助的各大小藝團舉辦的。此外,工商界如太古地產也在港島東設置了一個數千平方米的藝術空間,提供藝術團體舉辦展覽,給香港本地藝術家一個表演舞台,也推動本土文化的發展。

  “大黃鴨”也好,商業藝術展也好,正因它們的大眾化,才對大眾有足夠的影響。正是有了它們,香港人的藝文休閑活動才更豐富。(夏琳琪)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