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練洪洋:發布會開成答謝會是在消費災難

2013年06月08日08:19來源:廣州日報字號:

摘要:“喪事”當成“喜事”辦,早已是一些官員的定勢思維與慣用手法。在重大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面前,一些官員面對媒體時,總是將公眾最為關心的事故核心信息置於一旁,侃侃而談什麼“領導重視”、指揮“搶險救援”、地方“迅速行動”、公眾“情緒穩定”等等,網上都出現一套事故處理的官樣作文范本。

實際上,以“功績”為事故“沖喜”,是責任官員轉移視線,逃避責任的一種“礙眼法”。

6月6日上午和下午,德惠市委在米沙子鎮舉行了兩場新聞發布會,主角是德惠市委與吉林省衛生廳。發布會大量時間被用來“向社會各界伸出的援手表示感謝”。吉林省衛生廳長甚至站起來對在場的記者敬禮。與此同時,對事故原因及責任認定等焦點問題,發布會並沒有發布有效信息。

國務院事故調查組組長、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梁6日表示,“禽類加工並不是什麼高危行業”。的確,禽類加工不比下井採礦危險,可為什麼一次事故,死亡人數竟高達120人?不用分析原因,也知道這絕對是一起人禍,生產企業罔顧生產安全,漠視員工生命是肯定的﹔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未盡到應盡的監管義務,也是無疑的。是以,國務院吉林“6·3”特大火災事故調查組才作出這樣的定性:“這是一起嚴重的責任事故!”

在國務院調查組6日召開的全體會議上,吉林省省長巴音朝魯表示:“作為省長,我深感愧疚和自責”﹔長春市市長姜治瑩說:“我要鄭重地向黨中央國務院,向國務院調查組,向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刻的檢查和反省。”而作為事故發生地的德惠市,居然將新聞發布會開成充滿“喜感”的“答謝會”,謝這個謝那個,唯獨不見對逝者的哀悼,對事故責任的承擔,對工作失職的愧疚,請問你們的責任感何在?恥感何在?

“喪事”當成“喜事”辦,早已是一些官員的定勢思維與慣用手法。在重大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面前,一些官員面對媒體時,總是將公眾最為關心的事故核心信息置於一旁,侃侃而談什麼“領導重視”、指揮“搶險救援”、地方“迅速行動”、公眾“情緒穩定”等等,網上都出現一套事故處理的官樣作文范本。有時,連採訪的記者都看不過眼,打斷官員的“表演”。今年4月20日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央視採訪雅安市主要領導時,他就歷數各級領導關注,直至被央視主播長嘯打斷﹔更早以前,2010年6月江西發生特大洪災,江西防總一位負責人也是如此表演,被主播邱啟明“無情”打斷。

誰都不願意看到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的發生,既然不幸發生了,公眾希望第一時間了解災害或事故的核心信息,譬如人員傷亡情況、財產損失程度、善后如何開展、事故直接原因、誰負主要責任、如何追究責任,等等。至於上級領導如何關心,官員們都做了什麼,雖然重要,至少不是公眾最想知道的。一些官員為何習慣於回避前者,而放大后者,顧左右而言他?形式上,這是格式化的事故處理手法,就像紅頭文件開頭不厭其煩地將一級級的相關精神寫下來一樣﹔實際上,以“功績”為事故“沖喜”,是責任官員轉移視線,逃避責任的一種“礙眼法”。

說到底,事故處理是檢驗人民群眾在一些官員眼中位置的試金石。要真是執政為民,情為民所系,面對120條人命,他們會內愧,會落淚,負有直接責任者甚至應引咎辭職以謝天下。反之,則難免無動於衷,將新聞發布會開成“答謝會”。巴音朝魯說:“面對沉痛的教訓,我們必須觸動思想靈魂。”觸動官員的“思想靈魂”不是一件易事,必須明確權為誰所賦的元命題。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