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8日16:28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我們常說,文以明道,文以貫道,文以載道。這個道,不是道德,不是理想,而是社會運行的道理和規律。關照現實是一國大考作文題目的起碼要求。 |
6月7日,2013年高考語文結束后,各地的高考作文題接二連三地在網上亮相。作文題目照例又成了當日最炙手可熱的社會話題。在網帖之中,網友們對各地高考作文或是吐槽,或是灌水,或是拍磚,或是贊許,或是有感而發,或是隨手敲出一篇文章自娛自樂……在網友們對高考作文或娛樂化或專業化的解讀過程之中,我們看到了今年高考作文的一些脈絡。
在筆者看來,今年高考作文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越來越多的高考作文命題,開始照進了社會現實。下面,筆者就試著從自己所理解的角度來對今年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題目作一下簡單的分析。“文無第一”,筆者進行的作文解讀,僅是一家之言。正確與否,還希望各位看客批評指正。
北京市的作文是以“愛迪生如何看待手機”為題材,筆者以為,這是在讓學生思考工業社會與信息社會之間的種種沖突。在親情被WIFI不斷沖淡的當下,這一問題著實值得反思。江西省的“學生三怕”,則直接將矛頭指向“奧數”和“英語”這兩項讓現代教育嚴重扭曲變形的學科種類,能夠有助於讓學生反思自己所處的教育環境和體制。湖南的兩個“我願意”,好像是在表達當下社會人口流動與空巢老人或是留守兒童現象之間的矛盾。外面的風景很精彩,年輕人當然願意在外面闖,但外面的世界很無奈,這個走出去的“願意”能否敵得過陪伴父母的“願意”呢?江蘇省的“探險者與蝴蝶”,很明顯是在表達人類活動對於生態環境的破壞。山東卷中“給莫言等作家挑錯別字”,則告訴學生,作家需要認真打磨文字,而讀者們也不要對他們進行盲目的崇拜。更重要的是,對於文字的較真,應當有嚴謹的態度。除此之外,還有省份把話題引到了捐助、尋根、青春等今年非常時髦的話題。
總得看來,今年各地高考作文,較之於以往,少了一些讓學生的假抒情,而多一些真思考﹔少了一些虛無縹緲,多了一些腳踏實地。這會讓學生們對他們生活的年代產生興趣,不至於“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脫離了現實關照,文章也就失去了基本的生命力。另外,高考作文貼近現實,就好比古代科舉考試中的“政論”,讓天下書生反思種種社會現象,才會有“激昂文字”、“揮斥方遒”的那份豪邁。
我們常說,文以明道,文以貫道,文以載道。這個道,不是道德,不是理想,而是社會運行的道理和規律。關照現實是一國大考作文題目的起碼要求。更重要的是,國民教育,說到底應該肩負起培養公民精神的責任。隻有讓公眾思考起自己與社會的關系來,才可能構建起中國社會的公民意識、權利意識。而不是停留於一些老套的道德理論中打轉轉。
語文不能因為作文的八股化、空洞化而老去。高考作文不應該變成中學語文的祭壇。自由、開放、貼近現實仍然是我們對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我們歡迎更多的反思社會問題的作文命題能夠出現,希望能有更多的學子花更多的時間關注社會問題,查找社會弊病,敢於立言立說,擔當起屬於自己的那價公民責任。(王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