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中青網:中國人是“會走路的錢包”絕非贊美

2013年06月09日10:25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會走路的錢包”實際有兩層含義:一是說明中國游客有錢而且敢花錢。另一方面則說明中國游客的來去匆匆。這些“會走路的錢包”絕不會像外國人那樣在沙灘上躺一個禮拜。

據美國旅游業官方最新數據,中國游客在美人均消費達7000美元,在所有海外游客中排名第一。美國旅游協會主席羅杰·道稱,中國游客是“會走路的錢包”,每個人最后都是拉著裝滿美國貨的行李箱回中國。(6月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根據全球最大退稅機構GlobalBlue2012年全球旅游者消費數據,2012年中國游客海外消費額仍然蟬聯全球第一,且拉大了與第二名的差距,佔全球游客海外消費比例的24%,比2011年上升4%。這些可都是“會走路的錢包”們的功勞。

“會走路的錢包”實際有兩層含義:一是說明中國游客有錢而且敢花錢。另一方面則說明中國游客的來去匆匆。這些“會走路的錢包”絕不會像外國人那樣在沙灘上躺一個禮拜。

對於中國游客,不少國家其實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中國游客錢包裡的錢,恨的是中國游客的低素質。一方面,中國游客的到來給當地帶來了強大的消費能力,刺激了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很多中國游客的大吵大鬧、隨地吐痰、亂刻亂畫影響了當地旅游市場的安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走路的錢包”這個定位其實是帶有貶義的,因為人家海外只是看中了你的錢包角色,而忽視了你的游客角色。

中國游客成為“會走路的錢包”,當然說明了國人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成為“會走路的錢包”的並非隻有中國游客。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人就是“會走路的錢包”。而今天的日本游客已經告別了這種集體無意識,旅游消費回歸了理性。饒有意味的是,我們的瘋狂才剛剛開始。

旅游是一種休閑文化,而非掃街購物。然而,我們卻不得不面對“會走路的錢包”這樣一個非常滑稽但很形象的角色。在外國人眼裡,中國游客是“會走路的錢包”,可在我們自己人看來,何嘗不是“會走路的錢包”呢?當旅游成為單純的購物,抑或是一種炫耀,這其實是對旅游本意的偏離。

分享到:

(責編:牛寧、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