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華媒:美國“監視門”事件 奧巴馬越描越黑

2013年06月13日15:49來源:中新網字號:

摘要:“監聽門”事件讓美國政府難堪。對於一個崇尚言論自由和注重隱私的國家,如何在網絡時代把握好公眾隱私和國家安全的度,擺在美國政府面前。

中新網6月13日電 美國僑報網12日刊載《“監聽門”事件,奧巴馬越描越黑》一文,文章指出,美國政府被爆出利用大型網絡企業監視公民上網和監聽公眾電話的事件,甚至還涉及到外國人,這不僅讓美國政府留下了利用高科技濫用權力的印象,也引發了世界范圍內的恐慌。再加上奧巴馬對該事件越描越黑,此事件應該可以稱作奧巴馬的“第二任期魔咒”。

文章摘編如下:

一位名叫愛德華 斯諾登的前國家安全部門雇員,6月9日通過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曝光了美國利用大型網絡企業監視公民上網和監聽公眾電話的事件。按照爆料者的說法,他可以監聽任何一個人的電話,奧巴馬總統也不例外。

丑聞曝光源於爆料者的“良心”

“監聽門”事件是國家丑聞,令人震驚。不僅美國公民,全球網民都感覺上網和打電話不再安全,因為通過技術手段,所有人的隱私都可能被偷窺。

“監聽門”事件的曝光,源於爆料者的“良心”。但爆料者的“良心”發現,則意味著他面臨著美國政府叛國罪的起訴。美國司法部已提起初步的刑事調查,若愛德華 斯諾登罪名成立,他將面臨數十年的刑期。

國家安全並非侵害隱私權理由

“監聽門”事件讓美國政府難堪。對於一個崇尚言論自由和注重隱私的國家,如何在網絡時代把握好公眾隱私和國家安全的度,擺在美國政府面前。

世人皆知,“9 11”事件后,美國為了搭救將恐怖主義隔離於本土之外的防恐安全網,小布什政府不僅整合了新的國土安全部,而且也伴隨著一部分民眾隱私權的喪失,譬如飛行安檢、郵件審查等。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有媒體反對,但當時的民意甚至認可政府的一些政策。在安全和隱私之間,篤愛個人私權的美國人犧牲讓渡出一部分權利,也是時勢使然。

但反恐也好,國家安全也罷,並非公權濫用和侵害公眾隱私權的理由,尤其是在網絡已經成為現代生活方式的情勢下,公權力對新技術的應用更該有所節制。事實証明,作為信息技術軟硬件的巨頭,美國政府沉溺於技術主義的孤傲,對本國公民的隱私權造成了嚴重戕害。

“隻監視外國人”引發盟國恐慌

吊詭的是,濫用信息技術監聽本國公民隱私的美國,卻常常指責他國黑客攻擊。“監聽門”此時發生,頗具諷刺意味。這似乎是個悖論——信息技術強國濫用技術侵犯本國公民隱私又對他國信息技術充滿不安,從而總是指責他國。對此,奧巴馬也不得不辯解,所謂“棱鏡”計劃,隻監視外國人,而不監聽美國公民和在美國的人。

這一辯解立刻引起歐盟和加拿大的恐慌,使美國和這些傳統盟友的關系變得緊張。就連前副總統提名人瑞安也認為,“我們可以為所欲為,但並不表明這麼做是合法的。”

“監聽門”事件的受害者不僅僅是美國公民,也涉及到各國政府和世界民眾。奧巴馬政府越描越黑,更加增加了全球性的恐慌。看來,奧巴馬也難逃“第二任期魔咒”。

各大知名互聯網巨頭難逃干系

跟著美國政府倒霉的,恐怕還有那些參與“棱鏡”的網絡大亨,如微軟(包括hotmail郵件系統)、雅虎、谷歌、蘋果、Skype、美國在線、視頻網站 YouTube、相關社交網站以及文字語音聊天軟件Paltalk等。這些知名的網絡企業平日唱著動聽的高調,是網絡時代的全球性載體。雖然他們現在紛紛撇清自己,但“幫凶”的陰霾是難以消弭的。一旦失去公信力,市場前景堪憂。(張敬偉)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