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李長安:股市暴跌還需找內因

2013年06月14日10:09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如果中國的宏觀經濟體制改革能夠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如果証券市場的制度性改革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那麼中國的股票市場才會有前途。

端午節剛過,中國股市就迎來一場暴跌。13日,滬深兩市開盤即告下跌,最終滬市收盤跌幅為2.83%,報收於2148.36點,創年內新低,而深成指跌幅更是達到3.78%,廣大股民損失慘重。

關於此次股市暴跌的原因,市場上眾說紛紜。但歸納起來,無外乎外因和內因。從外因上來說,端午小長假期間,日元和美國國債利率不斷攀升,導致亞洲外匯和股票市場劇烈動蕩,泰國、印尼、菲律賓股票市場暴跌,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跌至歷史最低,香港股市也在內地銀行股拖累下探底,並創出去年11月以來最低水平。國際市場上最大的擔心在於,美聯儲可能會逐步退出史無前例的寬鬆政策,從而引發熱錢從周邊股市抽身。

外圍市場的波動,對已融入全球經濟的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大利空。不過,外因並不能解釋中國股市的一切。比如,在資本項目仍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國外資本的流出對國內股市的影響其實有限。因此,要探究中國股市為何總是“熊冠全球”,還需要反躬自省,在內因中尋找根源。

俗話說,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很顯然,國內經濟的不樂觀是導致股市持續低迷不振的主因所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1%,漲幅較4月回落0.3個百分點﹔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9%,創近8個月新低。兩項指標均低於市場預期。與此同時,央行最新發布的金融數據顯示,5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674億元,同比少增1258億元,創3個月新低。內需不足特征明顯,實體經濟仍未走出低谷。在這種情況下,股市難有表現也在情理之中。

更重要的是,面對宏觀經濟不佳的局面,管理層似乎缺少重振經濟的良方。從目前的經濟動向看,中央政府的全面改革方案尚未出台,而地方政府拿出的方案除了大規模投資、大搞“鐵(路)、公(路)、機(場)”建設外,似乎並沒有多少有新意的招數。而且地方政府這種一哄而起的投資熱潮,又極有可能引發地方債務負擔的加重,甚至有爆發地方債務危機的風險。

除宏觀經濟層面的原因,中國証券市場內部制度的扭曲和缺失也是困擾股票市場發展的重要障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新股發行機制的改革。就在端午節假期前,証監會對外發布了《中國証監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然而,這份征求意見稿並未解決發行制度的核心問題,對造假上市的懲處力度也不足,使得市場對証券市場改革效應的預期大大降低。

由此可見,面對股市的突然暴跌,我們還需將更多目光集中到自身的發展和制度建設上。如果中國的宏觀經濟體制改革能夠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如果証券市場的制度性改革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那麼中國的股票市場才會有前途。

(作者李長安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系主任)

分享到:

(責編: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