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張頤武:足球不應成中國負面現象的替罪羊

2013年06月17日08:25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有意思的是,與足球運動相似,今天的中國社會在一些方面也是一個“隻培養足球評論員,不培養球隊”的社會。越是廣受關注的領域,人們對其改革、進步的期待就越大,但沒人對具體的改革舉措進行理性分析,結果在各方關注之下,改革的成效卻十分微弱。

  6月15日晚,中國男足在合肥迎戰泰國隊,最終以1:5的比分慘敗給對手。中國體育圈一片嘩然,一些評論人士將這次慘敗稱為國恥,有人則對足球運動的現有體制大加批評。

  在經濟與社會都在高速發展的中國,足球運動的衰敗成了整個社會“最大的負面現象”。不僅足球愛好者對其恨鐵不成鋼,許多人也將足球視為整個中國社會各種現實問題的縮影,把足球的問題與中國社會的問題聯系起來,做各種引申和評論。

  其實,足球運動本身確實是一項非常復雜的運動,想在短期內取得進步幾乎是不可能,這也是國際足球的既有格局多年來很難打破的原因。這場比賽的慘敗,暴露出的不僅僅是足球場上的問題,而且也是社會的某些問題。過去,中國足球沒打好,人們都去數落體制問題,催促快速推進市場化改革,而不去考慮具體的改革措施是否真正有效。結果,在幾乎所有體育運動中,中國足球的改革幅度可以說是最大,但成績卻最為黯淡、最受爭議,這時再去說體制有問題,就是偷懶。必須承認,足球不是一改就靈的運動,盲目在這方面追求快速見效,隻會助長從球迷到整個中國社會的躁動情緒。

  有意思的是,與足球運動相似,今天的中國社會在一些方面也是一個“隻培養足球評論員,不培養球隊”的社會。越是廣受關注的領域,人們對其改革、進步的期待就越大,但沒人對具體的改革舉措進行理性分析,結果在各方關注之下,改革的成效卻十分微弱。足球領域在進行了先進、迅猛的市場化改革后飽受詬病的現狀戳破了很多人堅持的一改就靈、快改快靈的想當然觀點。

  但即便如此,中國足球也不必成為將批評矛頭引向整個中國社會的重要角色,它不應成為中國負面現象的焦點乃至替罪羊。這次國足大敗被說成國恥,這只是球迷的憤怒與失望,這種邏輯有其正當的理由,但是用足球運動代表整個中國社會,據此推導出各種結論,這種情緒反而會助長對社會的非理性認識。我們不應忘記,中國足球也曾給國內球迷和人們帶來眾多歡樂,它一時的表現確實是中國社會的傷處,但是就此徹底失望,不再關注,那都是情緒化的發泄。

  中國球迷的熱情現在越來越低了,在一輪情緒化表達后,整個社會都應逐漸獲得平常心。如此敗象雖難看,但再生氣,中國足球還得繼續踢下去,不論是換將還是變革所謂的體制問題,接受現實並踏實培養球隊,而不是任由情緒的宣泄影響中國足球運動環境,這才是所有球員、管理者和球迷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那時,即便是足球運動今后在中國社會的關注度會因此降低,也不會就此徹底沉淪。甚至有時候,越不受過度關注,有的體育項目反而會表現更好。

  中國社會不是萬能社會,要求其在所有方面都表現優異是強人所難。做不好足球運動的中國社會依然在穩步前進。我們需要看到,同足球領域一樣,中國社會需要改革,但是改革需要冷靜,急功近利的改革會滋生急功近利的社會文化,那樣改革的環境會越來越緊張。▲(張頤武)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