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程畢凡:建中華經濟共同體或創兩岸新局面

2013年06月17日08:26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參考國際經驗,結合兩岸關系的特殊性,我們可嘗試先從創新兩岸經濟合作頂層結構著手,找出一個能打開兩岸關系新局面的路子。

當前,兩岸都面對在南海和釣魚島維權護漁的嚴峻局勢。從民族大義出發,兩岸本應聯合對外,但台灣馬英九當局卻瞻前顧后疑慮重重,一再表示不同大陸聯手。這說明兩岸間政治互信不足。

參考國際經驗,結合兩岸關系的特殊性,我們可嘗試先從創新兩岸經濟合作頂層結構著手,找出一個能打開兩岸關系新局面的路子。筆者認為在兩岸間建立“中華經濟共同體”,是全面持續加深雙方經濟關系並解開兩岸政治關系死結的一條可供選擇的出路。

建立“中華經濟共同體”,首先應把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正名為“兩岸自由貿易區”。長期以來,有一種大誤解是以為正式的自由貿易區必須是兩個或多個主權國家之間的協議。其實從《關貿總協定》延續到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條文規定,自由貿易區是各個獨立關稅區之間的一種經濟貿易合作架構。因此,其成員的正式稱呼是“締約方”(contracting parties)而不是“締約國”。兩岸自貿區的締約方可稱之為“中國大陸地區”和“中華台灣地區”。接著就可徑直著手建立“中華經濟共同體”。台灣可以在“中華經濟共同體(台灣地區)”的名義下,在其他國家或國際經濟性機構派駐代表處以及參加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這樣台灣可以獲得很大國際活動空間。

兩岸“中華經濟共同體”可以很方便地成為兩岸官方各層級領導人對經濟、政治以及安全議題進行協商的一個大平台。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開始僅限於經貿問題的協商,但在有了“首腦會議”之后,有關政治甚至安全問題就相繼開談了。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借鑒?兩岸完全可以利用這一平台商議如何聯手在南海和釣魚島維權護漁。

兩岸關系目前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但也存在復雜性和難度。筆者認為在台灣方面已存在接受這種經濟共同體頂層設計的一定基礎。早在2001年蕭萬長先生就成立了“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當時,連民進黨包括陳水扁在內的一些要員都曾表示祝賀。當然他們要的是“一邊一國”的“共同體”。需要強調的是,經濟共同體成員的定位可以是自貿區的“締約方”而不一定非是主權國家不可。可以預期,“中華經濟共同體”的建立必會為台灣帶來巨大經濟、政治以及安全方面的好處。▲(作者程畢凡 中國社科院亞太所研究員)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