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港媒:想救中國足球 得先“救”孩子體質

2013年06月19日16:44來源:中新網字號:

摘要:早在15年前,國足就以“最沒有進取心”的名聲而“聞名於世”。中國足球的屢戰屢敗,其實是給中國國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敲響了警鐘!

中新網6月19日電 香港《大公報》19日刊載評論文章指出,如果從更大層面來檢討中國足球的困境,那就應該看到國民體質的整體下滑。國足的裹足不前甚至是倒退,是與國家經濟實力迅速增加呈現出逆向而行的。

文章摘編如下:

幾年前,中國足球隊在世界足球排行榜中就從第66位跌到第95位。而在幾天前,在安徽合肥體育場內國足竟以1:5的慘敗,輸給了在世界排行第142位、比中國落后了近50位的泰國隊。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支泰國隊還僅僅是該國的足球二隊!

事后,無論是球迷還是公眾,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現代傳媒,都一致將這場慘敗稱為恥辱。有的評論說,這場比賽給予我們的,只是從失望到絕望。就連人們詬病的“洋教練”卡馬喬也解嘲似地說,我們看到的這場比賽,好像不是兩支球隊,而是隻有一支球隊在踢。

早在15年前,國足就以“最沒有進取心”的名聲而“聞名於世”。無數次的改革、換帥,出國學習考察;送隊員到足球強國去培訓;國家和民間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凡此種種,中國足球發展的空間不可謂不大,發展的氛圍不可謂不好。但它的水平就是頑固地止步不前,甚至還在不斷滑坡。

不過,筆者寫這些文字的目的,並不是想就事論事,去探討中國足球的翻身之路。教練究竟是本土好還是外來好,球員是國內訓練好還是出國培訓好,戰術打法是學德國好還是學巴西、學阿根廷、學荷蘭或者學法國好?所有這些,都有專業人士在專業地研討;所有這些,也都有無數球迷在見仁見智地爭長論短,而我隻想說一句,那就是,中國足球的屢戰屢敗,其實是給中國國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敲響了警鐘!

以足球為首的“三大球(足、籃、排)”之所以為各國爭雄逐鹿,是因為這三大球的水平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體育水平。一個國家體育的水平又是以這個國家的田徑運動水平為基礎。而田徑運動(俗稱“跑、跳、投”)的優劣則可以較為全面地反映出這個國家公民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這就是體育專家所公認的鏈條式模式,即體育─球類─田徑─全民體質,這是四個相互鏈接並相互傳導的環節。人們今天為國足的慘敗而扼腕,是否曾想過,偌大一個中國為什麼僅有一個跨欄的劉翔?為什麼幾億中華好兒女卻僅能跑出一隻“東方神鹿”王軍霞?

眾所周知,中國改革開放35年來,男女公民的人均壽命已有了相當的提高,新生嬰兒的死亡率也大大降低。但是,同樣也是有目共睹的是,由於缺少體育鍛煉和勞動鍛煉、由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與學習習慣、由於家庭溺愛和學校教育思想的單一化、由於美其名“職業化”實質上為商業化所造成的體育事業的扭曲和娛樂化…… 中國全體公民的健康水平並不樂觀,“三高”發病率居世界前列,而中國青年少年以及兒童的實際健康水平更是十分令人擔憂。我這裡所說的健康水平當然既包括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小胖墩”“豆芽菜”式的孩子,我們幾乎隨處可見。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起50年前北京一位中小學教師介紹過的經驗。她得意地說,我有一個屢試不爽的法寶,可以保証課堂教學秩序。這個“法寶”就是每次我上課時都要宣布,如果同學們能不交頭接耳,認真聽講,認真回答課堂提問,那麼,我會給大家一個獎勵:我會提前5分鐘下課,讓你們提前去“搶佔”足球場!你能想象嗎?踢球,爭搶足球場,竟能是50年前中國孩子好好上課的動力!而失去了熱愛,不恰恰就是國足一切慘敗的症結嗎?要救國足,先救孩子。(秦曉鷹)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