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新京報:“太空一課”是一堂全民公開課

2013年06月21日08:10來源:新京報字號:

摘要:與此相關聯的,是國民科學素養狀況的不容樂觀。據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表明,2010年中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僅相當於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 社論

“太空課”激發更多人對航天、對科學的興趣﹔無論是社會還是政府,均應想方設法呵護每一個孩子心中的科學夢、太空夢。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主講。”昨天上午,當神舟十號女航天員王亞平從距離地球300多公裡的外太空傳來音畫時,相信很多孩子對這節課都充滿了興趣。

王亞平由此成為中國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太空教師”。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師”是美國宇航員、出身中學教師的女性芭芭拉·摩根。2007年8月14日,摩根終於圓了自己的“太空授課”夢。那一刻,曾經讓全世界熱愛科學的人目不轉睛。

昨天,這堂太空課不只是屬於學生的,也堪稱一堂“全民公開課”。

王亞平以及另外兩名宇航員的“太空一課”,通過電視和網絡平台的廣泛傳播,也吸引了很多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關注。這在網絡上,也是昨天最熱門的話題。這樣一堂課讓很多人直觀體驗了太空的魅力,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星空和大地、航天和民眾,距離並不遙遠。

多年以來,盡管中國科技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在外太空探索、深海探測等方面,更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毋庸諱言,在很多民眾眼中,這些高科技的研究遠離自己的生活,對之不感興趣,甚至不理解國家如此投入的意義。

與此相關聯的,是國民科學素養狀況的不容樂觀。據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表明,2010年中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僅相當於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這樣的數據令人汗顏。一個社會的文明與發展,顯然離不開民眾整體科學素養的提升。

讓科學的魅力感染更多的孩子、觸動更多的成人,需要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教育,也要用好“太空一課”這種“特效藥”。相信昨天“太空一課”展現出的神奇,會在很多孩子心中種下太空夢、科技夢的幼芽,如遇到合適的契機,定會有喜人的收獲。

當然,昨天也有很多人想到那些偏遠地區的孩子,擔心那些孩子們可能沒有條件上這樣一節特殊的“太空課”。即便上了,也可能受制於貧窮、師資力量薄弱,而難以實現他們心中的夢想。所以,這樣的一堂“全民公開課”的社會學意義,還有另外的價值指向——無論是社會還是政府,均應想方設法呵護每一個孩子心中的科學夢、太空夢。這既需要繼續實現教育公平和機會均等,也需要大家負起更多的責任。

“太空一課”已經結束。如王亞平所言,“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更多人找到、堅持一個科學探索的夢想,而社會與政府又為實現這些夢想提供支持和保障,那麼,無論是在遙遠的天空還是腳下的大地,我們都能創造和收獲更多的美好與幸福。

相關報道見A12-A14版

(原標題:“太空一課”是一堂全民公開課)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