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許世銓:安保條約或成美日互設的陷阱

2013年06月21日08:12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最近有學者用“修昔底德陷阱”來警示中美關系,將伯羅奔尼撒戰爭歸因為斯巴達對雅典崛起的“恐懼”。

近日在八國集團峰會上,原定舉行美國總統奧巴馬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雙邊會晤被“臨時取消”。有評論由此產生美日關系“削弱”的臆測。這種推斷有些天馬行空。

首先,兩人在會前有“電話會談”,安倍也已訪美。雙方是同盟國關系。美國把美日同盟視為其亞洲政策的基石、支柱,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改變。任何同盟關系的建立首先是出於結盟者自身利益的需要,這是常識。然而,在遇到挑戰時,如果結盟雙方利益一致,同盟表現為“同仇敵愾”、“堅如磐石”﹔如果利益不一致,那麼同盟關系可能就變成一方拖累另一方的包袱。所以同盟關系是一柄雙刃劍,擺脫不了“禍福相依”的規律。

最近有學者用“修昔底德陷阱”來警示中美關系,將伯羅奔尼撒戰爭歸因為斯巴達對雅典崛起的“恐懼”。但不久前布魯金斯學會網站刊登哈佛大學政治學者的評論,認為該戰爭更直接的原因是它們各自盟邦之間的糾紛。由此轉到文章主題,也就是今天東海和南海的局勢,文章還提醒華盛頓,“對在這一地區聯盟的管理可能是對美國為維護亞洲穩定所作努力的最重大挑戰”。

日本極右翼分子挑起釣魚島爭端,給美國出了一個難題。美國官方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表示“不持立場”,但又宣稱《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美國應當看到,釣魚島問題不過是日本極右翼勢力更大戰略圖謀的冰山一角,其最終目的是要修改和平憲法,成為“正常國家”,推翻戰后亞洲的政治格局。

被《美日安保條約》捆綁在一起的美日同盟,是在二戰中的戰勝國和戰敗國之間締結的,本質上不可能是平等的,帶有“城下之盟”的色彩。美國通過向日本提供安全保護,控制住日本,使其成為美國在亞洲冷戰布局中的重要棋子﹔同時又不讓日本重新武裝,防止太平洋戰爭慘劇重演,是“一箭雙雕”。

但日本右翼勢力否認侵略歷史,要“重塑日美同盟”,甚至要對美說不。如果美國縱容日本,使其修憲圖謀得逞,那麼美國亞洲政策的這塊基石、支柱必然破碎、傾倒。如果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被日本拖入對華沖突之中,那麼《美日安保條約》就成了美國的“陷阱”。另一方面,如果日本認為此條約保証美國會為釣魚島出兵,那麼這也會是日本的“陷阱”。筆者建議日本有識之士不妨看一看上世紀50年代發生在台灣海峽的那段“金門炮戰”的歷史。美國和台灣當局也簽有“共同防務協定”,看一看美國當年是如何管控危機的,可能會有所教益。▲(作者許世銓曾任人民日報國際部主任)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