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馬光遠:中國銀行“錢荒”是個假象

2013年06月24日07:41來源:南方都市報字號:

摘要:兒子干了壞事,卻將責任推給家長,這是目前市場評論人士犯的常識性錯誤,而比這個常識性錯誤更大的錯誤則是,他們沒有看到,這次中國銀行業的“錢荒”,恰恰是央行主動發起的一場逼迫銀行業資金轉型的軍演,這場軍演也不是突如其來,而是已經醞釀半年之久。

6月20日注定要成為中國銀行業發展歷史上裡程碑意義的一天:這一天,被視為流動性風向標的上海銀行間隔夜利率歷史上首次超過10%,報13.4440%,飆升578.40個基點﹔1周利率亦首次突破10%,大漲近300個基點,達到11.0040%。盡管在6月21日,這兩個數字都大幅下降,但由此引發的中國銀行業出現“錢荒”的振蕩波卻並未消退。

事實上,中國銀行間市場資金短缺已經持續了兩周之久,以前很少超過3%的隔夜拆借利率,6月初以來一直維持在5%左右的水平,並分別在6月7日和8日飆升至8.2940%和9.5810%的高位,在經歷短期回調之后,終於在6月20日沖上了13.444%被稱之為“爆表”的水平。根據業界的說法,每年年中或者季末,為應對監管層的監管要求,銀行都會出現暫時的資金緊張,但在以前的年份,央行為了緩解流動性,會配合商業銀行增加貨幣供應,但在今年資金緊張的時候,央行不僅沒有施以援手,反而一方面一再強調貨幣政策的“穩健”,另一方面在資金緊張的同時,繼續發行央票,在市場“抽血”。很顯然,這是比“錢荒”更令各個銀行恐懼的舉動。

對於央行的舉動,市場充滿了抱怨和不解,筆者關注到,各大投行都在渲染中國銀行業的“錢荒”事件,以致謠言和小道消息滿天飛,繼之前傳出的光大銀行和興業銀行出現資金違約的傳言之后,市場上盛傳作為主要資金拆借來源的四大行之一中國銀行也出現了30分鐘違約,引發了市場更大的恐慌。很多評論者認為,降低中國銀行業的資金杠杆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努力是對的,但不能一劑猛藥把銀行給藥死。在資金普遍緊張的情況下,央行應該釋放流動性救市而不是聽之任之。瑞銀証券在給客戶的郵件中寫道,若央行還不救市,最緊張的時候還沒有到來,會看見更高的利率,一直持續到7月初,最終導致的結果,一是最先爆倉的是部分基金公司的短期貨幣市場產品﹔二是很快傳導至票據市場,利率飆升,影響實體經濟﹔三是影響企業融資成本,給經濟增長帶來重重一擊。

顯而易見的是,這種逼宮式的分析並沒有抓住問題的要害。面對中國銀行業的“錢荒”,央行要不要釋放流動性救市的關鍵是首先搞清楚“錢荒”的原因,是流動性真正不足,還是商業銀行自己“干了壞事”?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今年年初廣義貨幣(M 2)供應增速目標是13%,而截至5月末,中國M 2余額是104.21萬億元,同比增長15.8%,與此同時,前5個月社會融資規模也高達9.11萬億元,同比增加了3.12萬億元。總體貨幣供應並沒有人為收緊,將“錢荒”的責任推給央行,顯然找錯了對象。

兒子干了壞事,卻將責任推給家長,這是目前市場評論人士犯的常識性錯誤,而比這個常識性錯誤更大的錯誤則是,他們沒有看到,這次中國銀行業的“錢荒”,恰恰是央行主動發起的一場逼迫銀行業資金轉型的軍演,這場軍演也不是突如其來,而是已經醞釀半年之久。從年初開始整頓信托、理財產品、平台貸業務等影子銀行的風險,到4月掀起債市核查風暴,以及到外管局6月發布《關於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都意在擠壓中國銀行業的高風險業務,降低資金杠杆,避免最終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慘劇。特別是新一屆政府組成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在4月份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首次將防范系統的金融風險列為今年國務院五項重點工作之一﹔5月13日的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指出,“在存量貨幣較大的情況下,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較高。要實現今年發展的預期目標,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還必須依靠市場機制。”緊接著,在6月8日主持環渤海省份經濟工作座談會時,李克強再次要求“要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直至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把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住、發揮好”,這些毫無疑問都是在向市場喊話:靠信貸刺激增長的日子已經結束了,然而市場對此置若罔聞,將之視為“狼來了”的游戲,然而,這一次顯然狼真的來了。

“錢荒”既然是管理層主動導演並樂於看到的,期待央行再次開閘放水則幾乎不可能。特別是,對這場所謂的“錢荒”,管理層和央行對其可能引發的風險顯然心裡有數,絕不會被所謂的“不救市實體經濟會遭受重大打擊”所嚇倒。對於封閉的中國金融業而言,管理層尚能做到控制這場軍演的“傷亡”和波及面,正如外媒所評述:“某種意義上而言,中國監管層發動了一次壓力測試,一場‘可控’的金融危機,試圖逼迫各大銀行從資金空轉和不良產能中釋放出來,投向實體經濟中潛在的優質資產,以解決中國經濟中長期存在的資本錯配問題。”正因為如此,這場軍演肯定會教訓一些膽大妄為的機構,但絕對不會發生“雷曼兄弟”那樣的雪崩效應。

毫無疑問,中國貨幣政策的要害在於資源的錯配而不在貨幣供應的不足,多年以來,大量的資金因為種種原因隻在金融體系內進行著自我交易的循環游戲,不僅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而且引發了很多尋租和高杠杆行為,使得金融短缺和貨幣放水同時存在,推高了系統金融風險,也是中國很多行業產能過剩和低效率的根源。是該明確發出信號提高中國資金使用效率的時候了。而管理層在6月份主動制造的“錢荒”是中國貨幣政策真正轉型的發令槍。當然,要真正讓資金回歸實體,這一槍顯然不夠,還需要利率市場化、抓緊民間金融合法化步伐等更多的改革舉措。

(作者馬光遠系經濟學博士)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