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阿媒:中國人正在閱讀且能讀自己喜歡的書

2013年07月01日08:06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到上海和北京的書店逛逛便知,中國人對西方經典作品,特別是從拉丁語、希臘文、法語和英語翻譯過來的作品,興趣日濃。

沙特阿拉伯《中東日報》網站6月30日文章 幾十年來,學者一直琢磨,中國不接受資本主義的政治文化,能否建立起一種資本主義經濟。這個問題如今仍無解。研究一下中國精英們讀什麼書,或許能看出些眉目。

40年前我第一次訪華時,這個國家唯一常見的書是著名的毛澤東紅寶書。每個賓館客房都放上一本,就像西方酒店都有聖經。雖然書店寥寥,我們接觸到的中國人卻人手一本。

我對這種小紅書懷有特別感情。1962年還在念書時,我用了一個周末把紅寶書及“偉大舵手”的詩詞翻譯成波斯文。這些經典的語錄讓我想起姑姑的智慧箴言,但上月(再訪華時)卻無處可尋。去了幾家書店——沒錯,如今在中國書店隨處可見,都沒看到一本紅寶書。在七層樓的上海書城,店員也隻承諾該書將來會到貨,何時不得而知。

那如今中國人究竟在讀什麼書?答案很簡單。很多人在讀西方哲學家的作品,既有古典的,也有近現代的。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的經典在這裡自有讀者群,舊資產階級哲學家如黑格爾等人亦是如此。令人意外的是,一些保守和新保守哲學家如霍布斯、尼採和海德格爾也頗受歡迎。此外還有漢娜·阿倫特、卡爾·施密特等等。

為何中國人會對這后一批哲學家感興趣?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們正面臨個人自由與政治秩序之間關系的復雜問題。對許多中國人來說,能想象的最糟噩夢就是國家崩潰和混亂,甚至最差的獨裁都比無政府狀態好。關鍵在於如何從威權過渡到自由,卻不用經歷無序狀態——或是中國人所說的“亂世”煎熬。

許多中國人覺得西方找到了神奇的政治模式,於是試圖在西方著作中尋找。這造成一些有趣現象。比如在西方讀者眼中,亨利·基辛格的《論中國》無非是些陳詞濫調,中國人則如飢似渴,從中尋找對他們自己事務的隱秘洞見。奧巴馬的自傳、布什的《抉擇時刻》和切尼的回憶錄也有市場。羅姆尼的傳記也是——中國人怎麼會想讀他的傳記?

對政治書籍感興趣,並不等於中國讀者對文學漠不關心。到上海和北京的書店逛逛便知。他們對西方經典作品,特別是從拉丁語、希臘文、法語和英語翻譯過來的作品,興趣日濃。更有趣的是,還有種面向想學西方語言者的“自學”書。就在北京的大書店專攻管理、商務及市場相關的譯文書的同時,西方暢銷書,如《哈利·波特》也有不少讀者……

雖然中國人讀書興趣擴展很快,但就閱讀而言,仍落后於鄰國。中國人平均每年才讀兩本書。而日本人是9本,韓國人是12本。中國人的閱讀習慣也似乎較隨意,沒什麼計劃——這點同其資本主義經濟一樣。中國讀者就像飢腸轆轆的人突然被送到一場宴會,桌上擺滿他不認識的各種美味。一開始,他又餓又好奇,狼吞虎咽,抓到什麼就往嘴裡塞。這可能導致知識消化不良。但隨著時間推移,這個問題是可克服的。重要的是拿起書來閱讀,即便起初讀的只是巴黎電話號碼簿。

好消息是,中國人正在閱讀,且基本上能讀自己喜歡的書。另外,他們不再看紅寶書了。(作者阿米爾·塔赫裡,喬恆譯)

原題:中國人讀什麼書?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