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蔣豐:安倍“地球儀”外交搞砸與中美韓關系

2013年07月03日08:1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安倍的“地球儀外交”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日本政局動蕩、日本經濟低迷、日本外交滯后的強弩之末,然而,已經將對美關系、對華關系、對韓關系搞砸的自民黨政權,正在和前政權——民主黨政權一樣,失去“外交的交涉力”,重復舊轍地走向“敗北外交”。

從去年12月26日“安倍丸”啟程以來,梅開二度的首相安倍晉三顯得很“忙”,合起來前后休息了三個假日,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面,先后出訪了13個國家,其外訪頻率之高達到日本戰后首相之首。今年1月,安倍晉三在國會講演時表示:“外交,不是要單純盯著周邊諸國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而是要像看著地球儀那般地俯瞰全世界。”看來,安倍晉三正在實踐自身的“地球儀外交”理念。對此進行解讀,或許有助於理解“安倍丸”的航向。

首先,安倍“地球儀外交”是日本政局混亂和中國和平崛起的結果。2006年,安倍晉三接棒執政5年多的小泉純一郎。誰料,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居然以“肚子痛”的原因辭職了。當時,人們紛紛指責安倍不負責任的“公子哥”作風,不知道他患了疑難症——潰瘍性大腸炎。更出人意外的是,安倍“一年辭職症”猶如傳染病一樣,接下來了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鳩山由紀夫、菅直人、野田佳彥幾乎都是走馬燈般一年一換,日本政壇更是自民黨、民主黨交替。等到安倍“2.0時代”到來的時候,他驚訝地發現——局勢變啦!

在安倍看來,由於這種政權主掌人的頻繁更換,導致他們上台以后隻能優先於世界上的大國首腦舉行峰會,無暇於他國開展外交。而就在這段期間,中國以標志性的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GDP位居世界第二這樣“三大事件”實現了和平崛起,並且開展了全方位世界外交,把日本遠遠地甩在了后面。

因此,安倍晉三“新瓶裝舊酒”——新瓶子就是所謂的“地球儀外交”,舊酒就是安倍“1.0時代”提出的“價值觀外交”,對多國進行訪問,其目的之一是改變日本外交滯后於中國的現狀。這種外交成果如何,安倍自己大概是心知肚明的。

其次,安倍“地球儀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中國“圍堵外交”。在他出訪的十三個國家裡面,緬甸、蒙古、俄羅斯、泰國、越南都是中國周邊的國家,因此,坊間也稱他進行的是對中國的“劃圈外交”。安倍無論是出訪還是接受法國、印度、緬甸、非洲諸國首腦的來訪,都會或明或暗地指責中國,希望能夠攜手防范中國。但是,令安倍失望的是,公開與他遙相呼應的國家幾乎沒有。印度總理抵訪日本的時候,更是明確表態:“印度的對日外交與對華外交是分開進行的,不能混為一談。”也就是說,這種“圍堵外交”並未奏效,一個和平崛起的中國走向世界絕對不是日本可以阻擋的。

再次,安倍“地球儀外交”的負面效應已經顯露出來。在日本的外交關系中,日美關系是基礎,是“重中之重”。盡管安倍試圖強化日美關系,但結果是冷臉貼到熱屁股上,美國總統奧巴馬先是推遲安倍訪美日程,后是在西方八國峰會期間拒絕與安倍單獨會談,然后高調接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韓國總統朴槿惠,美國主流媒體也公開批評安倍政權的“右傾化”,致使日美關系出現了罕見的“表熱內冷”的局面。

此外,安倍忙於多國奔波,卻與鄰國韓國、中國的外交處於停滯狀態。盡管在日前東盟加三的外長會議期間,日本終於實現了原定在4月舉行的日韓外長會談,但有關日韓首腦會談、日韓領土之爭都沒有拿到桌面上來,反而是韓國直言不諱地要求日本重視歷史認識問題,日本媒體稱這是給會談“迎頭潑了一盆冷水”。也讓日本再次認識到在歷史認識問題上韓國與日本的“價值觀”並不一致的。在對華關系上,安倍繼續維護民主黨前政權破壞釣魚島現狀的立場,擺出一副可以談、但不可以設定條件、不可以改變現狀的姿態,致使中日關系仍然處於僵持的狀態。

這樣看來,安倍的“地球儀外交”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日本政局動蕩、日本經濟低迷、日本外交滯后的強弩之末,是日本試圖拓展活動空間將“價值觀外交”與“地球儀外交”重疊的一種嘗試。問題在於,已經將對美關系、對華關系、對韓關系搞砸的自民黨政權,正在和前政權——民主黨政權一樣,失去“外交的交涉力”,重復舊轍地走向“敗北外交”。

(蔣豐,《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分享到:

(責編:鄒雅婷、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