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4日07:23來源:參考消息網字號:
摘要:德媒稱,美國國務卿克裡在今年的東盟峰會上表達了明確的態度:美國將繼續積極參與亞洲事務。而同時,他也試圖避免和競爭對手中國產生直接對抗。 |
參考消息網7月3日報道 德國之聲電台網站7月2日報道稱,將美國外交政策的重點重新定位於亞洲是克裡的前任希拉裡·克林頓留下的“政治遺產”。她提出了“美國的太平洋世紀”這一地區概念,並且言行一致:她上任國務卿后在2009年首次出訪目的地便是亞洲。在發表於《外交政策》雜志的文章中,克林頓強調:“就像亞洲對美國的未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樣,美國的積極參與對亞洲的未來也至關重要。”
但在過去幾個月卻產生了一些質疑,人們不知道美國是否願意、是否能夠堅持其在亞洲積極參與的外交政策。就像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歐內斯特·Z·鮑爾和諾蘭·阿爾比斯寫的那樣:“亞洲的地區伙伴就美國參與該地區事務的程度以及持續性提出了疑問,因為自克裡在2月1日擔任國務卿之后,美國顯然優先考慮的是敘利亞沖突和中東關系問題。”
在參加在文萊舉行的東盟地區論壇時,克裡決定駁斥這種說法。7月1日他在論壇開幕式上表示,美國將繼續奉行既定政策,他甚至希望美國在亞洲的活動能夠得到進一步擴大。
報道稱,克裡的這番言論與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一個月前在“2013香格裡拉對話” (5月31日至6月2日)上的講話步調一致。該對話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區域安全會議。哈格爾當時表示:“美國國防部未來的資金確實比過去要少,不過如果因此影響了我們的戰略調整,將是不明智和目光短淺的。”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鮑爾和阿爾比斯認為,美國在亞洲面臨的戰略挑戰是多樣性的:從南海和東海的主權爭端,到朝鮮核計劃,還有亞洲地區的種族和宗教沖突(比如緬甸)。
報道稱,在南海爭端的例子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國的做法。克裡在文萊明確談到了沖突問題:“我們十分希望各方很快就能在達成有效的南海行為准則方面取得進展,這能夠保証這個重要地區的穩定。”同時他強調,美國不直接干預個別沖突,但會推動在國際法的框架內解決問題。美國以這個方式支持地區伙伴,在選擇不直接對抗的同時,建立起與中國的平衡關系。克裡在文萊間接地表達了這種態度:“我們的行動並非是遏制一個國家,或者和任何國家建立一種對抗關系。”
柏林科學和政治基金會的亞洲問題專家格哈德·威爾卻認為這種說法不可信:“雖然美國看起來不是一直有意去這麼做,但美國奉行的就是遏制戰略。美國人雖然說是要把中國包括在內,不過看看美國的動作就會發現,中國常常被排除在外。”這一政策的最終結果將是,美國和中國在東南亞成為競爭對手。“這並不是有著長遠前景的策略”。
但威爾認為,類似當初美國和前蘇聯那種明顯敵對的冷戰不會出現。現在的形勢更為復雜,中美深遠的經貿聯系也令雙方成為利益共同體。威爾強調:“遏制戰略與美國的經濟利益並不一致,當然也不符合中國的經濟利益。”在朝鮮問題上也可以看到中美利益共同體。克裡和中國外長王毅會晤后,雙方都表明了反對朝鮮核計劃的決心。(編譯/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