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4日08:28來源:揚子晚報字號:
摘要:沒有信息公開的規范指引,警方的信息透露就呈現不專業性、被動性等特點,往往只是謠言滿天飛的時候,警方才以辟謠的方式公開點信息,長此以往,會形成一種不信任的土壤,警方再透露消息,收獲信任的成本就會越來越高。 |
李天一案中的唯一一名成年同伙,身份已經確認。3日上午,據知情人透露,該人是一名23歲男子,姓王,北京市東城區人,系某公司職員(今日本報A16版)。
民眾苦苦追問同伙身份,是對司法公平的監督和期待,對這種監督熱情,應該予以呵護,以避免事件走向鬧劇。唯一一名成年同伙身份已經確認的消息,並非來自官方渠道,而是來自所謂的“知情人透露”,這實在是一種悲哀。沸騰的民意換不來警方的“金口玉言”,信息不對稱之下,隻會無端增加猜疑、猜忌,對於公共事件而言,沉默並非是金,相反,當說不說,隻會催生謠言。官方的沉默,固然自有其理由甚或擔憂,但另一方面,從此案中,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刑事案件,如何進行有限公開,一定程度上滿足百姓的知情權,我們還缺少規范。
李天一案中,五名犯罪嫌疑人有四名是未成年人,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不公開信息是合理的。但警方拿《未成年人保護法》作為全都不公開的理由,明顯難以服眾。這種人為把案件神秘化的做法,實際上得不償失,有損公信力。
沒有信息公開的規范指引,警方的信息透露就呈現不專業性、被動性等特點,往往只是謠言滿天飛的時候,警方才以辟謠的方式公開點信息,長此以往,會形成一種不信任的土壤,警方再透露消息,收獲信任的成本就會越來越高。(湖北 歐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