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西媒:世界繼續“去西方化”進程

2013年07月09日15:41來源:參考消息網字號:

摘要:西班牙媒體刊文稱,南方和東方新興國家的崛起沖擊著日益衰落的西方傳統強國的地位。這引發了有關世界權力究竟正在越來越多地以多極化的方式分布,還是恰恰相反地朝著“零國集團”(G0)方向發展的討論。

參考消息網7月9日報道 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網站7月7日發表題為《世界去西方化》的文章,作者為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研究員、馬德裡孔普盧棟大學教授伊利亞娜·奧利維。文章指出,兩年前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公布了第一期“全球存在指數”。該指數被用來衡量各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地位,以及各國在經濟、軍事、科學、社會和文化等領域內的影響力。

文章稱,近兩年來,“全球存在指數”的研究范圍有所擴大,第三期評估對象囊括了60個國家,且首次將歐盟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評估。與此同時,研究所還針對每個成員國在歐洲的地位公布了“歐洲存在指數”。研究所希望這些數據能夠為目前有關經濟、政治和社會全球化進程的最為激烈的討論提供幫助。

新興國家地位上升

文章稱,其中最有趣的研究點之一當屬以亞太為軸心的世界經濟活動和權力分布的變化。盡管中國和巴西等新興大國的非經濟存在也在通過發展合作甚至武器裝備捐贈等途徑擴大,但針對它們迄今為止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的影響力是否能夠適應當今世界,人們仍存在質疑。柏林牆倒塌后,很多形式的“軟實力”都在逐漸增長。

文章認為,南方和東方新興國家的崛起沖擊著日益衰落的西方傳統強國的地位。這引發了有關世界權力究竟正在越來越多地以多極化的方式分布,還是恰恰相反地朝著“零國集團”(G0)方向發展的討論。前者指的是一小部分傳統大國和新興國家之間瓜分“蛋糕”,后者指的是任何國家和多邊機構都不想也沒有能力統治整個世界體系。

這個問題催生出另一個關鍵議題:歐盟的政治前途。除了其金融影響力外,歐盟在經濟和政治一體化上缺乏深度,這可能已經或者正在對其全球存在以及政治影響力造成損害。

全球存在趨於分散

首先,從全球存在來看,世界仍在繼續“去西方化”。雖然最新的“全球存在指數”前20位的國家仍與1990年時的差不多,但它們的名次已經發生了改變。中國從第13位躍升至第4位,在20多年間上升了9個名次;巴西目前處於第19位,而韓國則從第19位上升至第14位,印度排名第16位。與此同時,美國仍保持著第一的位置,盡管與其他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多個歐洲國家的排名都在下降,其中包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瑞士和瑞典。

其次,盡管歐洲國家的排名不容樂觀,但如果將歐盟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其“全球存在指數”卻超過了美國而排在世界第一。

第三,總的來說,全球存在正趨向於分布在越來越多的國家中。如果說1990年美國和蘇聯佔據全球存在的近36%的話,此后這一數據對這兩個國家來說都一路下滑。柏林牆的倒塌意味著蘇聯的全球存在份額由1990年的11.7%下滑至2000年主要由俄羅斯所體現的3.6%,目前這一數字為4%。美國所佔的比重從1990年的超過24%降至2012年的不到17%。而作為目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全球存在的比重已經大幅上升至5%。

第四,存在比重高並不等於國力強。這些結果並不能說明美國或其他一些傳統強國在世界政治體系中正在失去影響力,或就此斷定世界正在向“G0”的方向邁進。不過,這些數據可以引發人們探討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國家如何在目前的世界舞台上發揮自身的影響力。也許一部分答案取決於世界其他國家的全球存在水平,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樣,全球存在正日益分布於越來越多的國家中,因此也許一些新興國家能夠在全球存在比重相對較低的情況下仍保持較高的影響力。

第五,重新回到歐盟問題上,必須強調的一點是,並不是所有成員國的存在比重都以相同的幅度降低,一些國家甚至在絕對和相對存在上都有所增加。德國和英國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兩個國家在歐洲范圍內的存在比重也都在上升。2005年以來,這兩個國家在“全球存在指數”排名中始終處於前列,而在2005年至2012年間,這兩個國家在歐洲的存在比重也從未被撼動。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