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全球“非戰爭”斗爭加劇 軍事戰略使命需調整 

2013年07月16日17:04來源:學習時報字號:

摘要: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經濟建設成為國家的中心任務。

軍事戰略在人類社會斗爭中產生,其概念隨時代演變而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國家安全威脅的變化,傳統軍事戰略概念已不再完全適應新的歷史條件和新的戰略形勢,必須拓展軍事戰略的范疇和使命。

將國家軍事斗爭全局作為軍事戰略的指導對象。軍事戰略作為籌劃和指導國家一個重要領域斗爭全局的方略,有著自己特定的指導對象和范疇。在革命戰爭時期,軍事戰略的指導對象是戰爭,全部活動都圍繞戰爭而展開。即使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相當長歷史時期裡,由於“戰爭與革命”一直是時代主題,國家安全又面臨極其嚴重的戰爭威脅,軍事戰略也是以戰爭為指導對象的。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經濟建設成為國家的中心任務。進入新世紀新階段,盡管戰爭威脅依然存在,打贏戰爭仍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和軍事戰略籌劃指導的重要內容,但軍事活動領域更加廣闊、斗爭方式更加豐富、斗爭手段更加靈活,諸如維穩、維權、反恐、處突、保交護航、威懾與反威懾等非戰爭方式的軍事斗爭,在維護國家安全的整體斗爭中的地位作用越來越突出。

因此,新形勢下必須將國家軍事斗爭全局作為軍事戰略的指導對象,即軍事戰略不僅指導戰爭方式的軍事斗爭,而且指導各種非戰爭方式的軍事斗爭,既包括指導軍事力量運用和軍事斗爭實施,又包括指導軍事力量建設和軍事斗爭准備,從而在理論和實踐上賦予軍事戰略更強的包容性和適應性,使其成為國家軍事領域的總戰略。

把維護國家綜合安全作為軍事戰略的基本使命。軍事戰略是以實現政治目的的要求為其基本使命的。冷戰結束后,國家安全面臨外敵入侵的戰爭危險大大減緩,但面臨威脅的多樣性特點日趨突出。尤其在當今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崛起進程中,隨著國家利益的不斷拓展,國家安全問題的綜合性、多變性進一步增強,呈現外部安全威脅與內部安全隱患、現實安全挑戰與潛在安全風險、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並存、相互影響的顯著特征。國家安全威脅發生的時代性變化,既為軍事戰略注入了新活力,也賦予其新使命。

因此,新形勢下必須把維護國家綜合安全作為新的時代條件下軍事戰略的基本使命,在戰略籌劃指導上,既要維護國家的統一、領土主權完整和海洋權益,又要維護國家的經濟利益和發展環境,還要維護國家在網絡、電磁、太空等新興領域的安全利益以及應有的國際地位。

依據指導對象和基本使命賦予軍事戰略要素新內涵。軍事戰略是由戰略目標、戰略方針、戰略手段等三個基本要素構成的,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軍事戰略指導對象和基本使命的拓展,必然要求為其三個基本構成要素賦予新內涵。

戰略目標應成為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為實現既定政治目的而開展軍事斗爭的基本指向,規定軍事力量運用和建設所要達到的水平、標准和程度,決定軍事斗爭的性質、內容、進程、范圍和限度,其確定必須以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為依據、符合黨和國家的政治意志和政治要求﹔戰略方針應成為國家軍事領域的基本遵循,即指導各種戰略行動的總綱領、總原則,不僅要指明實現戰略目標的基本途徑、主要方法和行動准則,以及確定戰略任務、戰略重點、主要戰略方向、主要斗爭方式(特別是主要作戰形式)以及力量的部署和使用等,而且還要對與國防有關的其他領域的活動發揮重要指導作用﹔戰略手段應成為實現戰略目標的物質力量及其作用方式的總和,並蘊涵力量的建設與力量的運用兩大基本方面,其物質力量須體現為以軍事力量為主並包括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相關力量在內的綜合力量,其作用方式則應是多樣化的,包括戰爭與非戰爭、進攻與防御、常規與非常規等。要綜合而靈活運用各種戰略力量,通過各種作用方式,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和政治目的。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