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7日08:21來源:觀點中國字號:
摘要:從剛剛發布的中國500強企業排行榜來看,竟然有47家企業是虧損的。虧損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虧損、面對危機、面對已經失去的競爭力,仍然麻木不仁、不知如何是好。 |
雖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無論是虧損還是盈利,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尤其是虧損,原因也是很多的。但是,作為進入中國“500強”榜單的企業,也出現虧損,而且有的企業虧損額還十分巨大,就覺得很與“強”字挂起鉤來了。
要知道,所謂“強”,不僅要“強”在規模和數量上,更要“強”在質量與效益上,“強”在與其他企業競爭時有足夠的競爭力和優勢。不然,怎麼配得上這個“強”字呢?所說的“強”又到底強在哪裡呢?
現在的問題是,從剛剛發布的中國500強企業排行榜來看,竟然有47家企業是虧損的,不僅數量比去年的21家增加了一倍多,而且虧損額也十分巨大,有17家企業的虧損額在10億元以上,虧損最多的中國遠洋接近100億元,達到了95.59億元,排在第二、第三位的中國鋁業、中冶科工也分別達到82.34億元和69.52億元..
從虧損原因來看,毫無疑問與整個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如中國遠洋,就是因為金融危機造成整個世界航運業都陷入嚴重低迷造成的。但是,有的企業出現虧損,並不完全是宏觀經濟環境造成的,而與企業決策、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等直接相關。如中冶科工、鞍鋼、馬鋼、山東鋼鐵等。假如企業在決策時,能夠充分考慮行業產能已經過剩的實際,不再盲目投資、盲目上新項目,而是依據市場需求變化情況,及時調轉方向,向高端市場發展,將一般性產能壓下來。那麼,就有可能避免虧損現象的發生。至少,可以減少虧損。
問題在於,陷入虧損的500強企業,絕大多數都沒有在進行決策時,充分考慮過市場的需求變化,沒有考慮過可持續發展,也沒有從長遠利益出發,而一味地考慮眼前利益、短期利益。特別是鋼鐵企業,在鐵礦石價格已經出現瘋漲時,仍在不斷地擴大產能,增加無效投入。雖在短期內也出現過一些效益,產生過一點利潤。實際上,是以今天的巨額虧損為代價的,是人為地將巨大的風險用微小的短期利益掩蓋了起來。
也許,我們不能因為這些企業出現虧損了,就認為它們不能再進入中國500強企業排行榜了。按照目前500強企業排行榜的評選標准,隻要資產規模足夠大,營業額足夠多,也就可以成為500強的一員。但是,作為企業來說,成為這樣的500強,心裡愧不愧呢?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在掌握和佔有了大量社會資源、得到了政府遠超過其他企業、中小企業支持的大背景下,卻交出這樣的成績單,應當有無地自容的感覺。
我們說,有關方面、社會組織機構對企業進行排行,不僅是對企業的一種肯定,更是對企業的一種鞭策,也就是通過這樣的排行,讓企業更多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從而更好地進行趕超,更好地將企業的優勢發揮出來,更好地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可是,從這幾年500強企業的排行情況來看,真正能夠將這種理念貫穿到企業經營決策中的並不多。更多情況下,是將進入500強作為一種虛榮、一種自我滿足。不然,這些出現嚴重虧損的企業,也不會明知行業已經產能過剩,明知盲目投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風險,明知企業在管理和創新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也不去認真思考,也不想辦法去加以解決。而是繼續陶醉於規模、數量帶來的快感,滿足於能夠進入500強就算“光榮”。
還是本文開頭說的那句話,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無論是虧損還是盈利,都是很正常的。關鍵在於,企業經營者要清楚地知道為什麼會出現虧損,為什麼盈利的基礎那麼脆弱,在盈利時能否看到虧損的危險。一個沒有危機感的企業,又怎麼可能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呢?又怎麼能夠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呢?
虧損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虧損、面對危機、面對已經失去的競爭力,仍然麻木不仁、不知如何是好。
所以,面對今年500強中虧損企業數量和金額都大幅增加的問題,必須認真地想一想、問一問,為什麼企業規模越做越大了,營業額也越做越多了,虧損企業數量和金額也越來越多了。難道真的只是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變化一個方面的原因嗎?這些戴“紅色財務帽”的企業,真的主觀上沒有一點責任嗎?
原標題:500強企業為何也戴“紅色財務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