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僑報:看不懂繁體字不代表“華夏文明已死”

2013年07月19日07:41來源:環球網字號:

摘要:文字是信息的載體,書寫的不同承載的歷史、文化等等信息也是不同的,但它終究只是文明一部分。相較而言,先秦以來的諸子百家、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醫卜工技……

  美國僑報7月18日文章,原題:繁體簡體 環肥燕瘦 “在中國寫中文正體字(即所謂繁體字)居然過半人看不懂,哎,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香港演員黃秋生,近日一席話,挑起大陸的漢字繁簡之爭。其實,繁體字與簡體字,正如那環肥燕瘦,各具其美。

  “過半人看不懂繁體字”,道出了華文圈的現狀。大陸人,如果沒有專業的訓練、閱讀,很多人就會不識繁體字,因為大陸的簡化字已行之有年;與之相反的是,華文圈內港台地區、海外老華僑,使用均以繁體字為主。

  但是把“看不懂繁體字”等同於“華夏文明已死”的論斷是武斷的。

  漢字的簡化,本身就是貫穿華夏文明的一部分。最古老者如甲骨文,象形程度高,書寫也十分復雜,過渡至金文(鐘鼎文)、篆書、隸書后,即大為省事,等一路“瘦身”至楷書、行書、草書,益顯“苗條”,更見方便。大陸現行的簡體字,最早始於六朝、隋唐時期,喚作俗體字,便是歐顏等名家,筆下亦概莫能“免俗”。

  而大眾認為的簡體字是由中共力推更是有誤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后,其時的國民政府就已推動簡體字,中共建政之后大力推廣,反而執政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出於政治對抗等,棄簡從繁,延續至今。眼下新一輪的繁簡之爭,也不無政治因素牽涉。

  文字是信息的載體,書寫的不同承載的歷史、文化等等信息也是不同的,但它終究只是文明一部分。相較而言,先秦以來的諸子百家、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醫卜工技……也都是華夏文明的精髓。在今天國學教育的興起之下,能說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嗎?

  繁體字與簡體字,其實正如那環肥燕瘦,各具其美。前者像貴族,美在藝術,重在人文;后者似百姓,美在交流,方便書寫。以“藝術”壓制“交流”,固然不符潮流,以“交流”排除“藝術”,不見得全是好處。陝西師范大學用毛筆一個個為學生書寫通知書的做法,為今年的高校招生增添了一抹亮色,也是這個?因。

  至於有人害怕極度簡化將令漢字變得毫無文化底蘊,其實有點杞人憂天。漢字的簡化並非無邊無界,到了一定程度便無法再簡化下去。

分享到:

(責編:吳楊、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